必考内容必修3第5章第2讲一、选择题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答案A解析因为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A项是正确的。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故B、C、D三项均是错误的。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C解析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项是正确的。3.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答案D解析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可知,本题的A、B、C选项都是正确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会递减的,因为物质只能进行转移和变化,但不会消失。4.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答案A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最后再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5.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6.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中还能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7.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判断,该反应器主要处理有机污染。8.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原理的应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该规律必须涉及两个以上的营养级,A、C、D三项均符合要求,但B项内容是无机环境与第一营养级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较小,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是单方向流动,不能循环。10.(2010·日照)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答案D解析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11.(2010·苏州模拟)在“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每增加1千克有机物体重,问草至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A.125B.75C.7500D.12500答案C解析在题中所述的食物链中鹰增加1千克,根据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至少需草1÷20%÷20%÷20%=125千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如下关系:6H2O~C6H12O6,可计算出需要H2O的质量为(6×18×125180)÷1%=7500kg。12.(2010·德州)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量流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营养级abcd能量(×105J·m-2)141.1015.91871.270.88A.aB.bC.cD.d答案B解析根据能量多少推断,构成的食物链为c→a→b→d,所以b为次级消费者。13.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流入生态系统的CO2量大于h(呼吸作用)产生CO2的总量。生产者i的量大于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排出,被分解者利用。流向分解者的k都是有机物,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14.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温室气体B.需要能量驱动C.不依赖于水D.具有全球性答案C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能量流动关系密切,需要能量驱动。在碳循环过程中产生温室气体CO2。碳循环过程中,大气中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呼吸返回大气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都依赖于水。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②是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描述。二、非选择题16.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充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2)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二)所示: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二)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答案(1)捕食、竞争(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A.能量被同化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C.分解者利用D.呼吸作用(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图(一)中的食物网有捕食关系,鱼类和贝类又都捕食水草、藻类,二者又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一)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二)中贝类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被分解者(C)利用,主要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散失;另一部分被贝类同化为自身的能量(A),大部以呼吸作用的形式散失(D),少部分用于贝类的生长繁殖(B),死亡的贝类遗体也会被分解者分解。可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7.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kg。(3)甲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5)在农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5)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18.(2010·北京)某地开展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