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突破课后限时练(10)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课后限时练(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35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1.(2010·安徽卷,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本题以“内环境”为命题点,综合考查内环境相关基础知识。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将减少,故A项错误;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和HCO-3来维持,故B项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故C项错误。答案:D2.(2010·重庆卷,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原,其后是脂肪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糖代谢及其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血糖浓度升高将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A错;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原而不是肌糖原,B错;必需氨基酸不能由糖类转变而来,只能从食物中获得,D错。答案:C3.(2010·南京模拟)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③和①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解析:A正确: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细胞内液和血浆;B错误:脑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错误: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有所下降,但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肝糖原则可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错误: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故若③为胰岛B细胞,则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答案:A4.(2010·北京东城质检)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28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首次实验中国航天员太空出舱行走。下表甲、乙、丙表示在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以下对此表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甲项进食后(小时)0.511.522.5血糖浓度(mg/dL)1201201109095乙项测量时间6时9时12时15时18时体温(℃)36.736.83737.136.9丙项测试物胃液唾液血液肠液胰液pH0.9~1.56.87.47.78.0A.进食1~2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与血糖转变为肝糖原有关B.1.5小时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开始发挥其作用C.甲项调节是由激素控制,属于体液调节;乙项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属于神经调节D.根据丙项数据分析,人体淀粉酶所需的最适pH要明显高于蛋白酶解析:A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供能后,多余的血糖转变为肝糖原储存起来;B错误:如1~1.5小时之间血糖浓度已开始下降,故在1.5小时前,相关激素就在发挥其作用;C错误:血糖平衡和体温平衡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唾液中存在淀粉酶,蛋白酶存在于胃液和胰液中,胃液的pH很低,但胰液的pH为第2页微碱性。答案:A5.(2010·苏州调研)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上图表示的调节过程中,垂体后叶不属于效应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图解中a、b、c、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e表示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代谢增强、产热增多。形成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但不能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多少也受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垂体后叶应属于效应器。答案:B6.(2010·郑州检测)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刺激―→下丘脑―→某内分泌腺―→激素甲―→血糖浓度降低A.激素甲是人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解析:因是血糖调节,激素甲使血糖浓度下降,故激素甲为人体内惟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某内分泌腺为胰腺。此图解显示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但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不能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若胰岛素缺乏,则糖类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加强。答案:B7.(2010·浙江卷,5)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根据图示信息知,图①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错误;由于②电流方向为甲→乙,所以图②中乙为受刺激部位,而甲为静息部位,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误;与图②类似,图④电流方向为乙→甲,说明乙部位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而甲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错误;图⑤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两个部位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答案:D8.(2010·济宁调研)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B.糖尿病患者机体逐渐消瘦,原因是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C.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过敏原刺激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解析: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渗透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故机体逐渐消瘦。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故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答案:A第3页9.(2010·朝阳区模拟)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解析:DNA疫苗经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为外源蛋白质,起抗原作用,A错误、B正确;C错误:效应B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抗体,而不能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而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答案:B10.(2010·绍兴一模)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空气传播B.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可在细胞外顽强生存C.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因而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解析:A错误: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B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为病毒,病毒依靠活细胞提供的物质和能量而生存;C错误: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D正确: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多种病原体乘虚而入,肿瘤细胞也不能被发现而清除,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D11.(2010·江苏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胸腺,若无胸腺就无法产生T细胞,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的呈递需要借助T细胞来完成,只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因此无胸腺裸鼠只保留少部分的体液免疫,故A项错误。B项,由于该种鼠没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也很弱,故该种鼠应该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否则易感染病原体而死亡,B正确。外来移植器官、癌细胞都是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对象,而该种鼠无法产生T细胞,没有细胞免疫,故C、D两项正确。答案:A12.(2010·武昌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的散热速率解析: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正常人的体温都能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速率寒=散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散热速率炎。因产热速率寒产热速率炎,故散热速率寒散热速率炎。答案:D13.(2010·福建质检)日前,英国和瑞士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过敏反应的元凶是基因缺陷。在正常人体内能够产生一种“调节性T细胞”,控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但在有过敏史的人体内,这种细胞却无法正常生成。研究者通过分析调节性T细胞生成机制及其相关基因,发现一种基因(GATA-3)能够抑制另一种基因(FOXP3)发挥作用,阻碍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从而使免疫系统对外界异物产生过度反应,导致过敏。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可能是由遗传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因素引起的B.向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导入健康的基因,有可能成为治愈某些过敏症的方法C.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可与过敏原结合,对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D.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等反应,这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解析: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范畴。答案:C14.(2010·广东卷,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解析:本题结合神经调节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正常情况下,第4页神经细胞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肌肉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但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体内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影响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故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15.(2010·四川卷,30Ⅰ)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1)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