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地理2011年5月13日最后25天要特别注意复习状态的调整;复习方向的把握;并研究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提高效率。一、调整身心状态1、把烦心事都抛到一边去。保持轻松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清醒的头脑,不让烦恼和焦虑干扰自己的学习。2、要充满自信,准确定位和适度激励。成功学生与失败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信程度的不同。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会有收获;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那样会以致心理负担过重,情绪急躁,思想杂乱无章,思维呆板迟钝。3、重视精力的调适,保持身体健康。最后的复习要特别注重实效。注意把握好复习强度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不要拼命加班加点,也不要松懈。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二、查找知能缺漏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历年地理高考试题,强化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对“知识技能、答题规范、审题习惯、应试心理”等方面进行反复“回放”,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解决“知识易错点、概念易混点、思维卡脖点、解题障碍点”。三、回归知识本源1、注意回归课本和地图。(加强知识记忆)地理试题虽然以能力立意,但所有的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鱼(基础)和熊掌(能力)应该兼得,到了临近高考阶段,更应该防止出现知识“返生”现象,对有些概念原理理解不透的,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掌握不牢固的,对地理术语使用不准确的,都要通过进一步读课本、读地图来加以再巩固、再落实、再细化。2、注意知识联系和知识归类目的是内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知识应用时的迁移速度。(1)换角度去串联知识。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布、特点、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资源、气象灾害这一思路进行“气候”知识的系统串联;(2)换载体来整合知识。同样是热带雨林气候,在不同的地区成因不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知识联系,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原理的把握更加透彻。(3)注意知识归类。A、自然地理中的循环运动类(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全面细致梳理。B、人文地理中的区位分析类。如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线和站点、商业网点的区位。找出它们的异同点。C、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的“问题——成因——影响——措施”类。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可以提炼知识的规律、思维的方法、促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复习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四、练审题,讲速度建议审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背景材料;审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漏洞;审命题思路;审答题规范;审试题类型(也就是对试题进行归类)。要结合老师的“课堂公审”和自己进行“课后私审”。在保证了审题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快审题的速度。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书;手中有题”。“心中有标”:有考试纲要和课程标准;有自己的得分目标;还要有每天复习的具体目标。充满自信。“目中有书”:每天要抽出时间看书、看地图,关注知识细节。再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手中有题”:高考是能力的较量,要通过解题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题的意义在于使核心知识突显;使审题技巧提高;使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等。做题目是应试教育不可替代的法宝。最后阶段,哪怕是考前一天都要“手中有题”,增强自己的“题感”、审题能力和提高审题的准确度、解题的速度和表达的规范。五、抓住学科灵魂(永远不能忘本)1、从地理学科特点看: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备的综合性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现代化技术为支撑。——启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内化、串联、迁移等要紧紧抓住地理学科特点。2、从地理学科发展看:地理学科发展呈现出两个基本发展趋势并存的特点。一方面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另一方面,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启示:(1)“实验探究类试题”的出现迎合了地理学科发展的“过程研究”和“微观研究”发展趋势;(2)全球性问题一直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我们同时要注意宏观问题的研究思路。六、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1、原因(自然、人为)2、条件(有利、不利)3、影响(正面、负面)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7、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8、要素(总量、结构)9、评价(积极、消积)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七、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