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1025)(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10、25)第I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召.唤诏.书沼.泽昭.然若揭B.桎.梏窒.息质.量屡试屡踬.C.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分娩.央浼.勉.励冠冕.堂皇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九州撒手锏口干舌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省识跌眼镜常年累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喝彩炒鱿鱼寥若辰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D.坐镇捅娄子待价而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是光彩照人、美不胜收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是不可_____和无法复制的。②亚洲金融危机烙下的累累伤痕催人______,发人深思。③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则______无以进。A.超脱警醒徘徊B.超脱惊醒徜徉C.超越警醒徘徊D.超越惊醒徜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B.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原则对于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权钱交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C.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C.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D.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6、从原文看,下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A、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B、于丹和易中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庄子和三国。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每小题3分)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世宗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论:判罪B.寻.称疾归寻:不久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司法官员D.阁臣以老病对.对:回答10.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再杖七人于廷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B.不以.臣等言为是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C.乃再杖七人于.廷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D.慎知而.谨备之李东阳见而.嗟赏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②尽斥锦衣冒滥官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④乃再杖七人于廷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④⑥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张璁等,他与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谏。B.杨慎经常讲《舜典》,希望借其中“赎刑只适用于犯小错误的人”的观点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道,按礼为继母服丧,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去世后更请求归葬。但因禀性刚直,晚年深为世宗所恶,不过却受到朝中阁臣等的尊敬和袒护。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第Ⅱ卷(共114分)13.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4分)译文:⑵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3分)译文:⑶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3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尤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1)尾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答: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答:15.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8分)(1)《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前方曹文轩(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4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