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0题)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2.(2011年12月台州调研14题)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3.(2011年10月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3题)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4.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是()A.台儿庄之战B.平型关之战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5.(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10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6.(2012年1月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期末质检)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B.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8.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④“倭”指的是日本国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9.中国正式向日、德、意宣战,是在()A.西安事变后B.太平洋战争爆发后C.《波茨坦公告》发表后D.卢沟桥事变后10.(2012年11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9题)《申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一段话:“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该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11.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A.周恩来深谙历史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C.要依靠政府军队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12.以下历史人物,与反割台斗争直接相关的是()A.左宗棠B.邓世昌C.林则徐D.丘逢甲13.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A.《八一宣言》的发表B.一二·九运动爆发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14.(2012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7题)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1题)下图体现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台儿庄大捷C.台湾光复D.北平和平解放二、非选择题16.(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32题)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7.阅读下列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回答问题。(9分)(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分)(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分)(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分)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D4.A解析:识记题。5.A解析: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B、C、D不正确。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故A正确。6.C解析:从材料可知开放了重庆、苏州、杭州以及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7.D解析: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还是积极抵抗的。尽管后来国民政府发动过几次反共高潮,但对日本的侵略始终是抵抗的,尽管是消极抵抗。8.C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考点。①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②③正确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思想变化,④“倭”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对手日本国。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分析各选项,正是由于①②项原因使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对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第③项正确,战争失败后给中国的国民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知识分子开始惊醒,第④项正确。本题选C项。9.B解析:注意,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不是在七七事变之后,而是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后。10.C解析: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等,台湾人民掀起了英勇的反割台斗争,招募义军,组织抗日。上海的《申报》发文声援:“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上海、福建、广东还发起了筹饷运动,筹集白银后偷运过台湾海峡交到义军手里,成为义军粮饷的重要来源。本题选C项。11.D解析:注意时间:1940年,这是抗战时期;材料中“兵卒”实际指广大群众。综合信息可知中共在抗战中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12.D解析:识记题。13.C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14.A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签署条约,和议后,李鸿章成为众矢之的,万谤交集。《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两半社会,也极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本题材料反映李鸿章自我辩解、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心态,同时因签约受命于慈禧太后也隐含着一些苦衷。本题符合题意的选①②③。第④项说法并无表达。15.C二、非选择题16.(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1分)(2)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2分)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2分)(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1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2分)17.(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其他答案。(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其他答案。(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答案2:回答不充分。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其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