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表达技法(系列论文四)——深圳石岩公学余卫兵【摘要】针对高三考生拥有课本写作素材却不知如何使用和表达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高考作文素材的使用和表达技法:仿写素材、扩写素材、压缩素材、化用素材、横向铺排、细节重现、正反对接。并通过具体技法运用展示,让学生明白作文素材的具体表达和呈现方式,学会在考场上具体使用课本素材,写出精彩的考场作文。【关键词】作文素材表达技法拥有一定量的课本素材,并且对相关素材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并且能够对素材进行一定的思维链接,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的素材表达技巧,要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对素材进行相关的处理、剪裁和整合,最后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具体作文写作中,只有把课本素材巧妙而得当地用到具体作文写作中,才算是学以致用,下面借助范文展示,介绍几种课本素材的表达技法。【技法一】仿写整合素材我们已经掌握的课本写作素材,彼此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如何把这些素材勾连起来,我们就可以对已有的素材,按照作文要写作的主题进行整合仿写。例如我们掌握了如下的文段——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素材分析:上述文段中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拥有的特征,他们又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运用课本素材,进行如下仿写:※素材仿写例1、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甫,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轼,中国古代的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素材运用说明】根据诗人们的特质和诗句,按照例句的形式,把他们统一在“中国诗坛”的主题下,形成一个完成的句群,表达的时候,运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例2、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搞乃翁”的陆游,没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没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爱国的天空必定黯淡多了。【素材运用说明】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筛选我们课本上学会的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寻找他们对于爱国的有关认识,然后运用这些素材,进行写作,语言表达中使用了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技法二】扩写想象素材我们平时对课本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与写作的具体要求有差别,这就需要具体运用时,对课本素材进行重新加工,其中有一个技巧就是扩写素材。所谓扩写想象,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例如苏轼,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经典素材,下面是其相关的素材:※素材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有“一门三父子,峨嵋共比高”之美誉。嘉佑元年,21岁的苏轼赴京赶考,收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和,被迫离京,后因“乌台诗案”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符三年大赦,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轼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其中许多经典名句可以成为写作扩展的素材。对于苏轼这个人物素材,许多同学时常使用,然而常常缺乏思考和挖掘,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令人看后味同嚼蜡。其实,苏轼的素材内涵丰富,传递出许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如果可以根据写作话题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结合其基本素材,进行想象扩展,就会使素材的内涵得到更全面、更丰富、具有新意的展示。※素材运用文1、词人·酒徒·钓客在我的眼中,苏轼是一个词人,一名酒徒,一个钓客。我这里所说的钓客,是指他的风度气质精神而言的,而不是指他湖边垂钓。苏轼是否钓过鱼,我不得而知。词人苏轼是一个词人,一个豪放派兼婉约派的词人。宋代是一个不幸的年代,宋代的词人也都是不幸的词人。其实填词对大多数词人来说,未必是他们的一种爱好,也不能全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他们填词,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是自我心理平衡的一种需要,因为所有的词人都寂寞并且痛苦着。在苏轼的词中,我们不难看到或多或少这样的痕迹。苏轼也涉足政治,与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但从苏轼的诗文词作和他的气度风貌人生观来看,单从文人的角度揣摩,他比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都要更纯粹些。宋代是一个脂粉气息很浓的时代,生活在花花世界里的男人们是非常不容易的,于是世俗所说的堕落和沉沦便不免成为一种必然。如柳永,如周邦彦。但苏轼并未堕落沉沦,苏轼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卓然独立,洁而不染。尽管也曾风花雪月、歌妓侑酒、红袖添香,但苏轼是规矩不乱的。从这点看,苏轼是个入世的儒家的文人。酒徒苏轼是一个酒徒,精神陶醉的一种表象。现代的一位作家说“酒是文人的情人”,这话恐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依杖听江声。品品,看酒气浓不浓。试想没有酒,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这样的句子吗?一个在现实世界苦恼惆怅、伤感落寞的人,寻找快乐只能去他的精神世界了。苏轼的现实世界是不如意的、苦恼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是感性的;苏轼的现实世界是儒家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又是道家的。清醒时是儒家,迷醉后是道家;入世是儒家,出世是道家。我敢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带有醉意的作品。出世的情怀留给后人一种永远的豪迈和激情。钓客从政是入世,入世带来了千般烦恼万般惆怅。于是苏轼便寻找出世的解脱,从精神上寻求心灵的慰藉。于是便游山、便玩水;便赏鹤、便垂钓;便参禅、便礼佛。苏轼从山水中看到了自己的迷性,求得了自在和安静。苏轼垂钓是在寻找一种心情,感觉一种氛围。而这是他在庙堂之上、明镜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也是想不来,想不出的。从佛偈禅语、公案故事中,苏轼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尾声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成为一个政客已是不幸,又不幸成为一个文人,这需要多大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但在一个不幸的时代,能成为像苏轼这样的酒徒钓客式的文人,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2004年福建省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说明】文本运用素材扩写想象的手法,作者以自己积累的苏轼的相关素材,通过深刻的思考和认知,将要写作的对象——苏轼,定位为“词人”、“酒徒”、“钓客”,这样就把苏轼具体化了。通过对苏轼一生的经历进行回顾,然后从“词人孑然独立”、“酒徒神志清醒”、“钓客超凡脱俗”单个不同角度,刻画了一个自己眼中的苏轼,使苏轼这一人物形象立体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这都是想象扩写的功劳。文2、把苏东坡“养”在心里自古,君子皆主张“养性修内”。择一楷模,观其文,察其人,撮其旨要,取其精髓,精心培育自身。为何要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呢?因为苏子确有超凡脱俗之处。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却能超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凉,抱定“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而可以由大家“所共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哲学虽有浓重的“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色彩,却是他超然物外的精神支柱。处变不惊,旷达怡然,正是我们要向苏东坡学习之处吧。然而,仅从一篇《赤壁赋》就得出东坡超乎万物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结论,可就未免太武断了。如果东坡与陶渊明一般只爱自然,与林和靖一般厌弃尘世,那倒不必将其“养”于凡夫俗子的心中了。因为,真正的隐士看破扰红尘,皆怀遗世独立的境界,凡人是无法企及的。换言之,东坡亦乃一凡人,吾等方可师之。在《赤壁赋》之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他毫不掩饰“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傲和“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东坡虽官运不佳,但他入世之趣从未衰减;虽屡遭贬逐,仍不忘朝廷。然而,适逢政局变幻无常之时,即使是善为政者,亦多束手无策,何况东坡本非公卿之材呢?既非合格的隐逸清高者,又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手,养他一心又做什么呢?仕途不畅而在文学上有成就者大有人在。柳宗元体弱多病,一贬至永州,即绝意仕途,其文字多寓意幽深隐晦。而东坡性情乐观,经波折不忘转机,其文字浅近通达明朗。东坡不是屈子,一旦失势,只能行吟泽畔,投水而终;东坡不是柳子,遭遇逆境,一筹莫展;东坡不是林和靖,恨人世恨到宁愿自闭西湖只与梅鹤为伴。东坡就是东坡,一个有血有肉,有潇洒亦有困窘的人,一个心情矛盾但善于应对事变的人。在狱中,他睡得熟吃得香;在流放中,他长途步行,能吃粗饭;他随时开导自己,可以作画为文,访僧参禅;他研究饮食,自得其乐;流放海南,他还不忘培养青年作家,繁荣文艺事业……这样一个人,难道不让人觉得亲切,觉得可爱吗?把苏东坡“养”在心里吧,让他时时提醒你,不要一味随波逐流地丢失自我,更不要在困顿时产生憎恨。乐观方能豁达,豁达才可从容。【素材运用说明】又是一篇以苏轼为素材的佳作,作者通过对苏轼素材的想象扩写,写出了自己对苏东坡的与众不同的认识,通过联系苏轼的作品,写出了苏轼与众不同的非凡的一生,特别是将苏轼和其他的一些失意文人相比,折射出苏轼虽屡遭打击,却不气馁,依然从容淡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中许多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例如“在狱中”一段就是作者大胆的想象的成果,这是作者根据对苏轼经历的理解,所想象出来的内容,这就是对素材的扩写想象。【技法三】压缩概括素材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概括!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概括,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例如粤教版必修一《留取担心照汗青》一文中,作者把“文天祥誓死不降元”这一素材进行了详细的扩写,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无法对课本素材进行全部引用,于是我们可以进行剪裁和压缩。※精彩文段展示: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素材运用说明】压缩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在压缩表达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再比如粤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是“新闻单元”,包括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神五”载人航天飞机新闻两篇》之《英雄潇洒走苍穹》、《喜看稻菽千重浪》、《访李政道博士》、《甘地被刺》等课文,内容都很长,如果对这些课文内容进行压缩呢?这就需要对课文涉及的人物和主要内容进行疏理,然后根据一定的写作题目进行整合,运用聚合思维的手法,对课本素材进行压缩:《东风分来满眼春》——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支持深圳大胆改革,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神五”载人航天飞机新闻两篇》之《英雄潇洒走苍穹》——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的梦想;《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让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访李政道博士》——李政道——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让人类在科学的领域里走得更加遥远;《甘地被刺》——甘地——圣雄——让原本为殖民地的印度走向了自由独立稳定的新生活。※素材分析:以上素材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压缩的结果,他们之间彼此分离,没有想通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写作的话题,再次进行概括压缩,把他们变成具体的写作论据,下面就是一段以“探索”为话题的具体运用压缩素材的精彩片段:※精彩文段展示:生命是一个存在的过程,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需要探索东西很多,但最需要探索的是生命的意义。要探索生命的意义,就需要我们坚持、勇敢、付出牺牲,需要我们付出汗水,甚至是付出生命去进行探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高屋建瓴的智慧,探索出一条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富强的小康之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用超出常人的的汗水,探索出一条中国走向太空、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的的成功之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专注于田畴的执着,探索出一条让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