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概括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他们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是星云和恒星。2、地球所在位置: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按日距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的特殊性:是宇宙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原因:①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温度,存在液态水)②、体积、质量适中,保证了适宜的引力(存在适宜的大气,地标物质运动)③、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2、太阳能的表现形式: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集中在可见光区,是短波辐射。3、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5、太阳黑子越大、越多,太阳活动越强。6、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黑子活动高峰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几率明显增多。②、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③、地球磁场:表现形式:磁暴、极光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沿运动方向)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解题技巧归纳: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春分)或9月23日(秋分)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1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四节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全层1、地球圈层从内外部到内部可分为大气圈、水泉、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泉、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3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合称岩石圈。5、地震波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且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二、地球的外部全层1、大气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①、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②: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无线电短波通讯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三、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③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是缩小了气温日较差。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解题技巧:1、同海拔高度上,地表温度高的地方,地表气压低;温度低的地方地表气压高。2、地表温度高,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高压;3、地表温度高,上空空气冷却,沉缩下降,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区。4、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5、上空大气比近地面大气气压高。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风向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气压带(由北至南)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低压带控制降水多,高压带控制降水少;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为:夏季陆地比海洋受热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区;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却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得多,形成冷高压带。例子:东亚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纬度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终年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3)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2、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3、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4、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最热月5℃寒带气候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