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限时训练历史试题2.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3.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6.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读图8图8古希腊人口结构与公民所占比例图示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并非所有人在希腊都享有民主政治【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由图示可知,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AB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D。【答案】D8.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与议会仍存在着不断的斗争,国王不希望失去自己的权力。可见,当时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故选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D与史实不符。【答案】A9.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意义在于()A.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B.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考点】罗马法【解析】从“私法”的特点“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可知选择A项,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纠纷。罗马法调节的是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关系,但不包括奴隶,排除B项;“承认个人人格”可知不仅仅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以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D项。【答案】A10.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称赞的体制是()A.邦联制B.联邦制C.中央集权制D.三权分立【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把握材料中“美国的体制”、“小国一样”、“大国那样”即可,美国政治的特征是联邦制、三权分立,小国即是美国地方各州,大国是指联邦政府,选择B项。【答案】B11.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考点】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A正确。B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不正确。【答案】A12.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据此可排除C、D两项;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并未占领大沽炮台,排除A。故选B项。【答案】B13.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A.四口开埠通商B.广州贸易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解析】把握材料中的“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C14.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领导工人运动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从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可知此为中共三大,结合中共三大的背景第一次国内工人运动的高潮和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即可知选择D项。【答案】D15.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依然延续了此前对日妥协的做法B.国民政府军事安排重心仍在剿共C.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畏敌恐战心态D.体现国民政府实行积极的抗战路线【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为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此时国民政府与中共合作是积极抗战的。而不是妥协、畏敌,剿共也不再是重点了。【答案】D16.《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考点】巴黎公社【解析】从材料“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城市自治政权”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对巴黎公社局限性的认识,选择C项。ABD说法均是错误的。【答案】C17.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是()A.强调工业化在建立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此开始D.强调宪法的社会主义属性【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可判断此法律为1954年宪法,选择D项。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程,与工业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答案】D18.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故D正确。A项表述不够恰当,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相互监督,不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故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不是深刻实践,故C项不正确。【答案】D19.“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从材料中“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等信息可判断此为万隆亚非会议,结合万隆会议的背景以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可知选择A项。【答案】A20.“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材料把西方比喻成强盗、虎穴,说明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故A说法正确。这一说法是20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文革时期,可以判断C正确。“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体现反霸维和特点,故B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利益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故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21.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上合组织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特别是在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的合作。A项中的结盟、B项中的区域一体化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答案应为C。【答案】C22.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冲突。美国推动建立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企图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BCD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应为A。【答案】A23.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时间大事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美苏争霸第一阶段双方的态势是苏攻美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缓和,柏林墙的建立和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双方对抗的加剧,B项说法错误,AD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应为C。【答案】C24.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