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中国时间:1840-1949年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反侵略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近代中国两大任务: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机器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一、近代中国的政治(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⑴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①背景:a、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政治上清朝统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落后;思想上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世界: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对外加紧殖民扩张。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大量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利用商品无法打开中国大门。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掠夺中国的白银,英国向中国大量的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同时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贩的鸦片一百一十多万公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火线)②结果: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关税要与英国协定。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③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b、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在思想领域还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①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原料,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约要求被拒绝。②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公使进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军舰可在长江各寇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款。1860年《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赔款。英法火烧圆明园。③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体西用”兴起洋务运动。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多中国的侵略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①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是导火线。②经过: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战争爆发;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取得制海权;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③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要)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步伐★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步伐:政治:中国社会各阶级掀起了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开始了政治近代化。经济:出现办厂,振兴实业的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性,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①背景:19世纪末列强向帝国阶段过渡;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影响;②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设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列强驻兵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惩办参加义和团运动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的团体或组织。③影响:义和团运动失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邓世昌等奋勇抗敌;《马关条约》鉴定后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3彩。义和团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二)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腐败的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受西方宗教影响的洪秀全,为推翻清朝的统治,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反清起义。2.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为拱卫天京,太平军主动出击,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西征军连续夺取安徽、湖北重镇,挺进湖南,大败湘军,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取得了辉煌胜利。1856年,太平军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沉醉于胜利之中,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的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1856年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势而分裂。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事变后,为挽救危局,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并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强盛时期1859年天京变乱后,衰弱时期内容①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小农经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②“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分配产品,实行“圣库”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的思想①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革新政治由公众选举官吏;②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设立银行;鼓励发明创造,实行“专利”,发展保险事业,明确提出保护私有财产;③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④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振兴太平天国群众基础有广大农民的支持没有农民的支持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救国方案评价①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②经济上发展小农经济,不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规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①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潮流。②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根本原因);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相同点: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4.失败原因和意义⑴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是其失败根本原因(如《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中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天京变乱);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其失败重要客观原因。教训:由于社会和阶级局限,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⑵意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①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②意义: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纲领);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向西方学习,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新特点)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新特点)(三)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西方近代思想传入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2.戊戌变法的过程——维新派的活动⑴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为新变法运动开始。⑵创办报刊和学会: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⑶创办学堂:康有为在广东“万木草堂”、谭嗣同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⑷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六书。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的作用;制造了舆论和组织了力量。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⑸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戊戌政变)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派人出国留学。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③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④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我国高等教育出现,教育近代化。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增强国防力量3.变法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⑴意义:①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场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基础上的反封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②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爱国性)。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③发展资本主义(进步性)。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上5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④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留下的宝贵遗产: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高等教育、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⑵败因: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与镇压(客观原因);②主观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根本原因):采用改良的办法,急于求成。脱离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⑶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四)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与反专制斗争1.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⑴历史背景:①甲午战后,尤其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济、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