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2-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基础精典)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解析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答案B2.(考试报)五四运动时期,天津一公园中的亭柱上,贴有如下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对联中的“国敌”是指()。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加之一战中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故“国敌”应指日本。答案D3.(承德月考)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第一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的功绩,具体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选B。答案B4.(石家庄模拟)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答案B5.(原创题)2012年,为祝贺“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上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中共二大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在于()。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决定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解析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A项错误;中共三大确定和国民党合作,C项错误;湖南秋收起义应为1927年,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6.(汉中模拟)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解析从材料中“金沙江”“铁索桥”“雪山”关键词可以判断该事件指的是红军长征,导致长征的主要原因就是“左”倾错误路线的指挥。答案B7.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答案B8.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安徽巢湖人),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1945年以后,他曾代表国民党当局先后与中共进行两次和平谈判。你认为这两次谈判应该是()。①1945年重庆谈判②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③1949年北平谈判④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9.(宁德质检)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A.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B.当时中共的力量还很弱小C.中共认同国共两党合并方式D.改组后的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解析中共不反对将军队统一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但这一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而非“国民党的政府。”A、B、C三项说法片面或错误。答案D10.(邯郸调研)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C.红军长征的胜利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27~1937年,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项正确。答案B11.(漳州模拟)右图是1946年丁聪创作的漫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对漫画的正确解读是()。A.揭露国民党统治下所谓的“民主”B.表达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渴望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D.号召人们为民主自由而斗争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图片中的“民‘主’”是指国民党,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干着非民主的勾当,屠杀要求民主的人士,即“逆我者亡”。因此答案为A项。答案A12.(铜川调研)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解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长征,而且是中共的转折点,所以应该是遵义会议。答案A13.1935年,毛泽东写下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下列选项,与词的情景最接近的是()。A.四渡赤水,打乱敌军追剿计划B.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D.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解析注意材料信息“1935年”“六盘山”“行程二万”,可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答案D14.电视剧《解放》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陈毅对刘大爷说,等活捉了74师师长张灵甫,就亲自给他的儿子大个和秀兰举办婚礼。据此判断,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强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迁移的能力。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年开始发动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据电视情节判断,应是孟良崮战役。而C、D两项均发生在抗战刚刚胜利后,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5分,共25分)15.(四川广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体耕种。(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五)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二(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使用。(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材料三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遂川人民歌谣(转引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请回答:(1)找出材料二《兴国土地法》与材料一《井冈山土地法》相比变化最大的内容。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2)据材料三概括土地革命的意义。(4分)解析本题所引的两段材料,即《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第(1)问解题时注意《兴国土地法》的土地内容较之《井冈山土地法》有一点重要的变化,就是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表明党对土地革命斗争认识的深化。第(2)问可结合所学回答。答案(1)“没收一切土地”(《井冈山土地法》)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兴国土地法》)。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表明党对土地革命斗争的认识逐渐深化,政策更具实际指导意义。(2)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一起被殴。材料二“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地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鲁迅《“日本研究”之外》材料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顾维钧回忆录》请回答:(1)结合当时历史分析材料一中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4分)(2)概括材料二中鲁迅的观点。(3分)(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8分)解析对观点的评价不可偏执一端,既要看到合理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合理的一面。在论证中要紧扣上述材料和分析,切忌空发议论,要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如结合材料一的史实,渗透材料二的认识,运用材料三的观点和结论。答案(1)民国建立,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而政府软弱妥协,激起国人愤慨。(2)反对盲目排日情绪;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的办法。(3)评价:其观点的合理性:民众把国家的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要因势利导,要理性。其观点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理念。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