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集萃及详解江西宜春中学2010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版)存在着一定的偏题难题,学生做起来不是很顺手。有的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考下来抱怨说: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只为高考,谁想到新(新课标版)高考的头一年的选择题竟然这么难,高考这一次错的选择题比高三一年任何一次考试错的都多。2010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确实很难,但怎可一个难字了得,我们可以利用“技巧”迎难而上,“技巧”如下。一、明察“以偏概全”例1.(文综第27题)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根据材料,选择肢C和D都属于“以偏概全”,应予排除。例2.(文综第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根据材料,选择肢B和C是“包容关系”即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的表现之一,C(全)包容了B(偏),B应予排除。决定性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解答: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或政治原因为主,文化、军事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等。例3.(文综第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选择肢C是“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的总和,为主,军事等原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次之;C是深层次原因,为主,B是浅层次原因,为次。所以正确答案是C。例4.(文综第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多数小部队可排除A、D(大兵团作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散于广阔地区,可排除B(不是中国军队),只有C项百团大战作战区域分布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例5.(文综第35题)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根据材料,选择肢C非:通过文献记录最终不一定能够还原历史真相;选择肢B非: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可能变得模糊不清;选择肢D非:错误的原始记录能说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所以正确答案是A。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答案】C【解析】A应是秦始皇统一货币时开始的;唐朝的钱币的材质仍是铜和铁,B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成熟,铸造钱币肯定是越来越精良,可问题是这不能成为“开元通宝”能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的原因之一。排除三项,答案自然是C。秦始皇统一货币(之前的货币不一,名称也各异)后“半两钱”这种以重量定名逐渐形成传统,如汉武帝铸“五铢钱”等,“开元通宝”显然是改变了这一传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秦始皇统一货币前也有不以重量定名的,可未形成传统。另外,“开元通宝”是唐高祖始行的,并不是唐玄宗。根据“开元”,以为是唐玄宗的年号,很容易将“开元通宝”张冠李戴成为玄宗的功劳。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答案】B2【解析】《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甚至与经传并列。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材料中所说的“《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出自陆游《老学菴笔记》)。王安石变法,以新经学取士,此后《文选》才不再成为士人的课本。A、C、D三项均可排除。15.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此题的解答完全依靠材料的解读,因为四个选项在宋朝均有可能成立,无法排除。这两句文言文即使不能完全读懂,只要抓住“具经经疏者百不一二”和“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就能大致知道由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士庶之家都有藏书。进而感叹这才是儒者遇到好的时候的幸运。能理解到这层意思,就可以知道雕版印刷术盛行,导致书籍由以前“百不一二”走向大众化,人人有“书”可读,无疑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答案】D【解析】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会积极吸取中原先进文化。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核心。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材料中的登高、祭天、赏菊、饮酒等)。A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史实且材料也未提及。重阳节起源于战国,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所以C也不正确。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答案】B【解析】一般地,一个人的言行是其当时阶级属性的反映。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所以可以直接排除C(这是维新派的主张)。天赋人权即自然权利,是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人民主权说即主权在民是卢梭的《论民主》的核心思想,他认为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把权力完全交给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然后再由全体公民把权力赋予给一个组织,即民选的政府。知道这些,再去看陈所说的话,就知道其主旨应为主权在民。D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而且革命党是反对君主的,不是“轻贵”的问题。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所给时间为1925年,主旨为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北伐战争时间为1926年至1928年,可排除B。土地革命的时间是1927—1937年,应排除C。1925年正是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这一年十月以前,各种惨案与斗争运动(如罢工)不断。在一系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队伍不断壮大。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老教材”试题,属于《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B项载客本站叙述的时间是1952年底,1950年上半年只是开始好转。C项与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增加没有直接的联系,D项只是一种表象,题干本身也是现象,不能由现象反映现象。A项直接符合题意,而且题干中的“12倍以上”体现在A项中“迅速“是非常恰当的。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1649年1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审判查理一世的时间,也是他断头的时间。查理一世所说的“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显示出当时的英国议会的组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王看来的“必须有”现在却不知“在哪里”。很明显,B项直接符合意思。A是容易误选的,可是仔细阅读,可知查理一世是通过说贵族在议会里不起决定作用或者是找不到来说明议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心是在议会,而没有具体说到贵族的变化,所以不选A。C、D在题干中均没有体现,所以不选。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之3初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用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答案】A【解析】“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表明了一个新的民族的形成,而其组成是“荷兰人”、“法国人”等其他“不同国籍”的人。这说明这个新民族是通过不同民族的婚姻而逐渐形成。而18世纪70年代这个时间有暗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期。有这些信息即可选出A。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答案】D【解析】从选项来看,这道题问的是“该组织”的性质。那么必须要先知道“该组织”是什么。题干“1951年……煤钢共同体”直接告诉我们“该共同体”是由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的欧洲煤炭联营(材料中的“煤炭共同体”是别称)。那么有教材知识可知是一个经济组织,再加上“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则可知是独立于政府的。综上,符合的只有D选项。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B【解析】本体的这幅漫画估计大家不会陌生的,这是平时习题、模拟题中经常出现的。所以这一题算是旧图旧题了,获取简单的信息。其实从题干中的对漫画的叙述“反映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由此可判断出此时处于美苏争霸的哪个阶段及双方处于何种地位等。那么解答此题便很容易。其实仅仅读图也可解答,图片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两位主角满头大汗、不分伯仲,也可读出答案是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