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一摸试卷分析表分析时间:年月日学科教师姓名所教班级试卷整体情况分析(难度区分度覆盖面)一.试题规范: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在考查考点规定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观察、分析、选择、判断、论证和探索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二、难易适中1.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2.问题设计角度不偏不怪,指向清晰明确,知识容量适中。三、凸显学科特点1.试题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放眼天下。2.关注学生思想成长,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3.重视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判断、探究问题。本班学生成绩分析(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一、客观题1、蹄疾与步稳错误率比较高,不能将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与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审题时不能全面重点把握题干主旨,理解命题意图不能深入理解联系多样性及矛盾同一性具体表现内涵对基础知识识记存在偏差②对某些易混淆点识别力不足反思及改进措施淮南市2013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卷分析淮南市高三政治阅卷组执笔陈尽染一、试卷特点1、注重基础,强化主干这次考试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坚持“广覆盖,突主干”原则,范围涉及三个模块六十余个知识点,突出二十余个主干知识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观点的考查。例如:第2题考查了“供求影响价格”;第5题考查了“政府的职能”;第7题考查了“国家利益”;第38题(2)考查了企业的经营成功因素等。(2)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知识整合。特别是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整合力度如第1题考查了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②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或者货币贬值率的关系③商品价格与物价上涨率或者货币贬值率的关系,综合运用加以计算。第38题(1)第一问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主干知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及辩证否定观的单元内知识整合。2、凸显思维,注重探究命题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注重能力立意,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能力。可以说这次测试卷的每一道题都体现着能力立意,要求考生要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品质,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与整合,(如坐标图、古诗词、漫画等题型),学以致用,去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生活问题。如第39题(1)考查考生解读试题创设的材料情境,从中获取各种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并与材料相整合,去描述和阐释“转方式”材料中所体现的相关经济生活道理。3、关注生活,彰显特色(1)命题情境源于生活,注重思想性试题取材以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体现“三贴近”原则,把对理论观点考查寓于社会生活之中,让考生在考试做题过程中感受到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如第2题“贵羊羊”现象、第5题“应对强暴雨,抢险抗灾”、第39题“建设美丽中国”等。同时,注重渗透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如第4题关于“提升国民整体幸福感”、第7、8题关于“我国首艘航母入列”的重要意义以及“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先进事迹等作为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用宽阔视野去关注国内乃至全球重大问题,自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情境取材地方化,彰显地方特色这套试卷命题者在聚焦国家特点甚至国际热点的同时,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如第3题成立中原经济区,第38题“自主创新在安徽”“企业引领看奇瑞”均体现浓郁的安徽地方特色,有利于培养考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情怀。4、以多元信息为载体,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这套试卷以备受关注的时政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见第39题)、形式多样的图表(见第2题、第38题、第39题)饱含寓意的漫画(见第11题)、古诗(见第9题)等为载体,凸显出试题的人文性。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使试卷生动活泼,同时也有利于综合考察学生人文素养。二、考查内容及失分原因分析题号所占分值命题立意及考查主要内容难度系数主要失分原因客观题44分0.6114分本题考查学生针对现实经济生活现象,综合运用学科主干知识计算能力。0.31①混淆物价上涨率与货币贬值率计算公式①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关系②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或者货币贬值率关系③商品价格与物价上涨率或者货币贬值率关系②不能清晰区别“价格与物价上涨率”以及“价格与货币升(贬)值率关系③畏难心理,放弃计算,主观猜测,臆断选择24分本题以现实生活”羊肉”价格上涨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透过现实生活现象探究其原因能力。①用坐标图示表示商品供应量、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0.8①在题干中不能准确获取“羊肉供不应求”有效信息。②在题肢中不能准确地解读“供不应求”与价格关系曲线示意图34分本题以中原经济区成立为载体,考查调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能力。①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0.69①不能将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与学科知识有机整合②对市场竞争与经济效益、规②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模经济等内在关系认识定位存在偏差44分本题以提升国民整体幸福感为情境,考查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①经济生活主体国家、企业(生产者)、个人(消费者)②国家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0.92主体指向模糊不清54分本题以北京遭遇强降雨为情境设置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阐释现实生活现象能力。①政府的职能②人民与政府的关系0.87①对政府职能定位认识不清②混淆政府与政党64分本题以网络广为关注“微笑门”事件为情境,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以及调用相关学科知识阐释问题能力。0.52①不能准确区分信访举报制度与舆论监督制度的内涵区别①民主监督形式②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②混淆网上民主监督与网上评议政府区别74分本题我国首艘航母入列为背景设置情境,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①时代主题②国家利益③我国对外关系出发点0.83基本知识点内涵存在识记偏差84分本题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情境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人生价值内涵②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0.13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概念认识存在偏差,含糊不清②书本基本观点表述识记、理解不到位③审题时不能全面重点把握题干主旨,理解命题意图94分本题以古诗词为载体设置问题,考查学生知识储备,调动运用学科知识,理解探究论证的能力①矛盾特殊性②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③量变与质变0.55①不能准确理解古诗内涵寓意②不能透过文字把握蕴含哲理104分本题以三农为背景,大问题小切口,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与调用学科知识,阐释问题能力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创新的作用③社会意识的作用0.71①对基础知识识记存在偏差②对某些易混淆点识别力不足114分本题选用漫画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调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0.41①读不懂漫画寓意①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指向范围②矛盾同一性具体表现的内涵③联系多样性②审题时无视“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一知识范围指向③不能深入理解联系多样性及矛盾同一性具体表现内涵主观题56分0.3138(1)A10分38题不回避长效热点,取材情境地方化,本小题以“自主创新在安徽”作为情境材料,设置体现类题型问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阐述现实生活现象能力①联系观点及方法论要求②发展观点及方法论要求③矛盾观点及方法论要求④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要求0.22①知识指向范围模糊不清,仅仅运用“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哲理答题②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能力不足,对所调动和运用的学科知识表述不规范、不全面③缺失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④答案答错位置38(1)B8分本小题与38(1)共享同一情境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主体做法依据类题型,考查学生审题准确把握主体指向、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探究原因的能力。①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②中共领导核心地位③中共执政理念、执政方式0.29①审题设问主体指向不明,把政府和中共混为一谈②“中国共产党”知识点纵向构建存有缺失,如执政方式具体有三种,仅写一种。③依据类题型答题一般方法规范性要求不明确,语言表述准确、全面性、条理性不足④缺失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38(2)8分本小题以“企业引领看奇瑞”作为情境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主体做法启示类题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0.52①审题设问主体指向混乱,把政府、政党等写入答案②调用知识点混淆不清,如部①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②对外开放,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分考生选用“生产与消费”“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作答③答题书写不能要点化、层次化、规范化39(1)12分39题命题“大热点,小切口”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主线,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设置探究性问题。本小题从经济生活“转方式”角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描述和阐释经济现象能力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调结构、转方式②树立绿色消费观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0.35①提取试题材料有效信息不全面,存在缺漏。如作答会缺失“树立绿色消费观、坚持对外开放”等要点②思维狭隘,调用知识点基础知识点不全面③书本理论和与材料联系脱节语言表述不规范、缺乏条理性、层次性39(2)10本小题以“布大局”发展历程”为载体,设置限制性问题,要求考生明确知识指向范围,并考查学生调用相关学科知识0.23①对设问知识指向范围模糊不清,不少考生调用“实践的特分分析问题能力①真理相对性及方法论要求②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及方法论要求点”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回答②即使能确定知识指向范围,哲理表述不准确完整规范。③理论与材料不能有机结合39(3)8分本小题从政治生活“履职能”角度,设置主体限制性问题,要求考生明确主体的指向性,并考查调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①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②人大代表的职责0.28①基本概念不清,人大与人大代表职权、人大代表与政府、政党知识点存在混淆状况②审题设问知识指向不清,答非所问。题目明确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不少考生则从经济生活角度作答。③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不足④时间分配不合理,本题是文综最后一题,不少考生或书写字迹潦草,难以识别,或无时间作答,出现空白卷说明:政治试卷总分100,全市平均得分44.2,其中客观题44分值,全市平均得分为26.84,主观题56分值,全市平均得分仅17.36。表明考生在客观题、主观题答题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三、下一阶段复习建议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复习建议,供参考:1、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所谓“抓纲”,就是要抓住《考试说明》,特别是要注意与去年对照把握所发生的细微变化。“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熟记基础知识点,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特别是针对易错点、易混淆点。如本次模考第1题,物价上涨率与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不少考生出错在于曾识记的公式在考场上感觉模糊不清了。故要在下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在第一轮复习所出现的易错点,及时查缺补漏,最好建立自己的纠错本,有针对性地反复强化内化,以避免混淆遗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抓纲务本,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增强捕捉信息的敏感性,才能规范使用政治学科术语,让答案有坚实的理论支撑。2、构建知识网络,关注热点,运用强化高考试题年年变化,但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储备量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的命题原则一直未变,而学会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是有效调用知识、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说一轮复习侧重于构建纵向知识体系,下一轮复习,更应回归课本,但不拘泥于教材顺序,按照知识内在逻辑,以核心关键词为基础,注重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教材知识与重大时政热点之间内在联系,侧重于从横向上构建知识体系,整合知识,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并围绕“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等相关热点问题、在运用中强化。例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举措,可联系“扩大消费”“财政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