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十中2009届高三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2009.9一、鉴赏形象★考点分析诗歌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事物形象(常指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意象,指(情)意和(物)象的融合,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意象是诗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特定的意义,读诗观意象,便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为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桃花隐喻美人,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柳为伤离别等等。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交融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因此,分析意境离不开意象。诗歌意境常用术语:幽静、宁谧、幽美、朦胧、淳朴、空灵、深远、幽远、莽苍、辽阔、苍凉、繁华、热烈、高昂、荒芜、孤寂、清冷、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等。意象和意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多有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分析意境也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基本类型,是每年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应考锦囊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提问变体: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第一、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第二、概括意象特点;第三、揭示作者情感。(2)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第二、概括氛围特点;第三、分析思想感情。答题范式:(1)本诗中的()意象,具有()的特点(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的感情或起到()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才能得满分: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现场示例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全国卷Ⅳ)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2分)【解析】本题直接从意象设题,“杜鹃啼”是一个含有寓意的常见意象。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杜鹃的啼叫声”,先要明白全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揣摩作者为什么要用“杜鹃”来表现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也就明白了杜鹃这个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和激发的情思。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叫声像“不如归去”,历代诗词作家由其叫声引起的吟咏很多。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啼叫声含义1分)。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结合全诗具体分析1分)。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3分)【解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描绘画面1分)。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概括意境特点1分),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剖析作者思想情感1分)。2★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08广东卷)木芙蓉吕本中窗前木芙蓉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广东卷)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5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宋·王安石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1分);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1分),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1分)。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1分),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1分)。2、“片云”“孤月”意境凄凉(1分),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1分);“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1分),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1分)。3、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荫里,聒噪的鸦鹊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1分)。这是一幅寂静、凄凉的画面(1分),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抒发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1分)。4、“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3二、鉴赏语言语文《考纲》明确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分析文学语言对于表达文章主题、塑造形象的作用和好处,分析语言表达运用的得失,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及语言风格等等。诗歌鉴赏中语言鉴赏是一种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的鉴赏活动,在历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该考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命题形式上看,或单独考查语言赏析,或以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诗句为主,或综合考查等。但考生在这一命题点上失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考生往往只凭语感,或者抓住修辞方法作浅层次的分析,结果由于把握不到位,分析不具体,要点不全,表达不规范而失分。(一)炼字、诗眼★考点分析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炼字(推敲用字,使言辞准确恰当),炼字要求切题、切情、切境。诗人反复锤炼推敲的某一字,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炼字是为了提高诗词的表达效果,因此,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而意境全出。通常,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古人还有炼句、炼意之说,炼字的目的就在于炼句、炼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即道出其写诗时炼字、炼句的要求和情形。炼字炼句的过程,就是对诗歌意境进行反复锤炼的过程。近年来,诗词炼字型的考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李清照《醉花阴》中最令人称道的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诗眼”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抓住诗眼,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深入剖析,便可弄清诗歌情感脉络,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整句诗、整首诗也就豁然开朗了。所以,考查诗眼,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着眼点。★应考锦囊提问方式:(1)品味作品中某字,进行赏析。提问变体:①对诗词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字不同,你认为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③某联中或某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提问变体:①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某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②某词(句)为全诗的“诗眼”,有人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合理?请说明理由。(3)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某词(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题步骤:(1)第一、明确其字在诗句中的意义,作出合理解释;第二、结合全诗,展开联想,分析其字在诗中所描写的景象;第三、点出这个字烘染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一、定“诗眼”。若未明确给出,可重点抓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来找关键词,定“诗眼”;第二、阐发理由。①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②挖掘其深层次含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回归原诗分析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联系上下诗句、整首诗整体感知分析效果。(分析既要着眼于细节又要联系整体,做到点面结合。)(3)第一、明确词句在诗句中的意义;第二、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三、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范式:(1)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诗眼”是(),意思是(),形象到描写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某词(句)在诗中的意思是(),在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到()作用。★现场示例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浙江卷有改动)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解析】此题是对诗人炼字精妙的理解分析,其实就考查了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题目要求“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很显然,是要结合全词所表达的内容来进行作答。这首词表达的是思归这一主题,即思归乡4或思归人的情感,然而思归没有结果,这样就平添忧愁、孤寂、惆怅、凄苦等愁绪。词中“空”字准确地表达了这些愁绪,所以“空”字用得好。【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明确为何成“空”的原因1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分析在词中表情达意的作用1分)。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3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宇。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对诗的赏析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这道题如果从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或者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对“诗眼”进行赏析,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得恰当,都可得分。/从“活用”角度谈:“咽”“冷”二字是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