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1.内力作用:营造地区表面的主导力,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岩浆活动:岩浆存在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产生火山;产生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花岗岩,发红,致密,可用于建材),喷出岩(岩浆在火山喷发出地表后冷却凝固,玄武岩,黑色,有气孔)。变质作用:发生在地下,不直接作用于地表。高温高压条件下(如板块交界处,岩浆侵入的周边)。变质岩(大理石、玉、板岩等,大理石比较致密,常用于建材)。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断裂带,褶皱山;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变化,海陆变迁。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趋向于平缓。常见的外力:风(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高山高原)、海浪(海边)等。风化作用:花岗岩球状风化;土壤最初是岩石风化壳,后来被外力改变,植被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很大。侵蚀作用:风力:风蚀蘑菇;流水:峡谷、瀑布、凹岸;海浪:海蚀穴,海蚀柱;冰川:北美五大湖,北欧曲折的海岸线。搬运作用:外力作用过程,不直接形成地貌。堆积作用:风:沙丘,黄土高原本身的形成是风力堆积;水: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海浪:沙滩。黄土高原:本身的形成:风力堆积;现在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我国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流水作用明显,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在地上的石峰石林,是流水侵蚀形成;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溶洞中的石笋等,是流水沉积形成。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画个图背一下。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花岗岩,发红,致密,建材),喷出岩(玄武岩,黑色,气孔)。沉积岩: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化石在沉积岩中。石灰岩、页岩、砾岩等。变质岩: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作用形成(大理石、玉、板岩等,有些可作为建材)。所有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直接形成的只能是岩浆岩。4.山:背斜向斜与断层:看岩层弯曲,中间与两边的新老,不要看表面起伏。背斜:储油,挖隧道,采石;向斜:储水;断层(注意区分地堑地垒):泉水出露。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分布图要熟悉。六大板块的具体位置,板块内部较为平静,板块边界比较活跃多地震火山。生长边界(裂谷、海洋):大西洋的大洋中脊(背部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分离,南部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分离),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张列)。消亡边界(岛弧、山脉、高原等):地中海(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太平洋(日本,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南美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褶皱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断块山(地垒):华山、庐山、泰山等。火山: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有些山可能有多个成因,如长白山整体是个褶皱山,但其中也有火山。山地的交通:公路多于铁路,公路走之字形,尽量平行等高线,盘山公路等。铁路要求多,遇到大山挖隧道,遇到大沟大河架桥。5.地质灾害:地震:能量剧烈释放。震源、震源深度、震级、烈度、震中距等的概念要清楚。火山:岩浆喷发。滑坡:山体整体下滑。泥石流:泥沙+石块+水。我国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常发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关联性(链发性)等特点。我国地震带: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交汇处,但南北地震带的地震最为频发。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是西南地区。6.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让河流越来越长,河流源头常见)。下切侵蚀(让河道越来越深,上中游较多)。侧蚀(让河流越来越弯,中下游较多).河道横断面从源头到终点,一般经历V形谷到U形谷到槽(更加宽阔的U形)形谷。答题时,如果位置靠近河流源头,常说是V型,如果靠近中下游,常说U型,但如果给了河谷断面,就看长什么样了。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出山口处。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河流在山里流速快时能够携带的泥沙在这种条件下不能继续携带。一般重的、大块的石块、泥沙先堆积。所以越靠近山里,土壤颗粒越粗,土壤越贫瘠。冲积扇排水性能好,不易盐碱化,但易出现旱情。河漫滩: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弯曲河道最深的地方靠近凹岸。三角洲:流速缓慢;含有泥沙;海水顶托(洋流不利于泥沙沉积)。越靠近海洋越贫瘠。如果题目中告诉是右岸侵蚀,或者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这个时候才考虑左右岸。否则一般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