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研发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共13页第1页邮箱:3004886@qq.com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八:高考地理690个知识点(下)346国际互联网的影响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347国际互联网的应用①开展电子商务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③举行电子会议.今年迎来她的40周年.348商业中心的形成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349商业中心的功能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350商业街的区位选择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351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设在居民住宅区内。352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353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含义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354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以及少数农产品,进口燃料和原料355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处于不利地位。356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35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作用于人类358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359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360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361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62生态破坏的影响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④过度捕猎363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364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国家转移污染365全球性环境问题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366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长)④60年代放慢367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368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369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370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37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37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中学教育研发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共13页第2页邮箱:3004886@qq.com373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37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375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376清洁生产的全过程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377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378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379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380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③农业可持续发展381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开展综合利用③利用新能源38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383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384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385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韩国和古巴386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387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38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89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390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39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392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39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394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水土)、次生环境因素(噪声和微波辐射、食品)395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39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397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398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399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400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40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中学教育研发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共13页第3页邮箱:3004886@qq.com402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40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404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405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同心圆状(成都)、扇状或方块状(沈阳)406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社会因素、行政因素407城市的合理规划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408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09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和精神文化(文艺)410文化景观的构成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411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12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有一定的局限性)。413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当地物质文化环境(公交汽车站牌)和精神文化环境(地名)414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常点状)和文化系统(常面状)最初产生415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416有关文化概念的关系文化事物—文化综合体(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系统(中华文化区)417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级划分地区(东部农业、西南农业、西部游牧)——亚区——副区418文化扩散类型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419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420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主体的大众化、空间的扩大化、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目的的娱乐性421旅游活动的作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422旅游资源及其特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423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424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全面了解425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426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破坏生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冲击社会秩序。427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容人量428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429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430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跨国公司的建立。中学教育研发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共13页第4页邮箱:3004886@qq.com431主要区域经济集团西欧、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432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433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重视三农、计划生育、独立自主的外交。434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435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436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437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距海远近)438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势高低)439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440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自然原因、社会和经济原因)441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442国土整治的概念对国土资源拟定规划,提出措施,制定政策的国土管理工作。443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背景①地域差异显著②人口众多③基础薄弱444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工作①大江大河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护林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445我国区域发展①战略步骤②方法(分析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446遥感技术(RS)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航片和卫片)。447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448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44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①脆弱的环境②尖锐的人地矛盾45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土壤、气候)②人为因素(毁林、轮荒、开矿)45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②扩大林草③改善天然草场④开展土地复垦452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保塬、护坡、固沟)45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荒漠化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45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表现①旱农垦区②草原牧区③绿洲边缘④河流下游⑤基本建设45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②人为原因(过樵、过牧、过垦)45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协调人地关系②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完整的系统457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和作用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调水⑤养殖⑥旅游458三峡移民的艰巨性①规模大②难度大③关系重大459三峡移民的有利条件①环境容量大②就近后靠安置③工程周期长④政府重视中学教育研发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共13页第5页邮箱:3004886@qq.com460三峡移民的方针开发性移民(一次性补偿、移民投资)461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①有利影响(中下游)②不利影响(库区)462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①不可逆转的影响②作用较大的影响③作用较小的影响46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①形成新景观②迁建、保护、抢救46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的原因①地势低平②气候因素③人为因素(旱涝、盐碱、风沙)46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②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466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背景①优势(气候、生物、土地资源)②问题(红壤、生态)467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立体农业②生态建设468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地理背景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469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①黑土的利用②沼泽的保护470东北商品粮基地①特点②主要农产品③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