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策略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院马国庆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项有组织的、有系统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念,结合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以各种方式方法对师生双边活动进行缜密考虑和精心设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是实施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方法论,它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起中介作用。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等内容,它将给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1.淡化“竞技技术”教学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应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结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相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2.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应注重体育功能的开发,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及其具体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言传身教,师为学表。3.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做起,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服务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同时特别强调学2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5.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来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向,并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准则,它是根据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在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体育教学原则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它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都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学原则能否很好地贯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1.目标导向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原则,要求师生明确每一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对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总目标的意义,并要求一切教学措施都应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以“水平五”目标为基本要求,“水平六”为发展性要求,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全面发展。贯彻目标导向性原则的要求:(1)强化目标意识,师生都应增强参加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自觉性;(2)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根据《课程标准》“水平五”的目标体系要求,结合体育运动的内容特点综合设计教学目标;(3)在指导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全面完成多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任务。2.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原则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灵活,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1)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发展,要把“三维健康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2)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活动形式时,要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和身体练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学生身体各部机能及各个方面均衡发展。(3)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每一节课中,既要注重均衡发展,又要3有所侧重。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贯彻主体性原则的要求:(1)从教学指导思想上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活动方式;(3)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相信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4)体育教学组织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5)调整好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4.开放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教材选择上有开放的视野,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结合起来,把统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结合起来,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5.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体育教学要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和成功,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与不同需要,而有区别地进行教学,这一点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要求:(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练习方式、运动量和分组形式,为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服务;(2)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确保学生每一个人都有收获;(3)在个别指导中应特别注重对差生和健康缺陷的学生的帮助,在学习评价时关注终结性指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各自的发展性指标,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给学生一定程度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某个运动项目学有所长服务。6.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课内每项活动的负荷,使练习与休息相互交替,以达到有效的练习效果,又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目的。7.7.直观性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4(1)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体能和运动技术的训练,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做出正确和有吸引力的示范动作;(2)做错误动作示例时不能有意夸张或丑化学生形象;(3)教师应综合多媒体、挂图、模型等各种直观手段,提高教学实效;(4)目的明确,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直观手段。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筹划的师生共同活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和媒体的使用、教学过程及实施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等。1.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构建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成的预期学习成果,可分为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领域、六个水平、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最终,这一目标体系要转化为最具体的、最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是教学设计重要环节。(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学习领域目标分为相互联系的五个部分: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水平的实际,划分了六级学习水平,其中高中以水平五为基本目标,水平六为发展目标。具体内容参见《高中课程标准》(附表二)。(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1)必须有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把握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把五个领域的目标分解,使其具体化、真实化、可操作化。2)必须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指南,构建真实可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更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合理地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在练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54)必须有利于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都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体,有关于体育活动的要求可以指标化;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自然情况,使教学目标切实能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4)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1)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近年来为人们常用,且较为成熟和完善。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健康常识、体育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动作、体育文化等方面达成了解、说明、领会、分析、设计、比较、总结、综合、评价的学习结果;技能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练习在体能、运动素质、技能能力和运动能力几方面掌握、熟练、提高、运用、创新和发展的程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培养、发展或表现的内心世界的收获。这一目标体系较为全面、实用,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时做到学科化、具体化。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体系,并要求高中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水平五的发展要求。体验教师应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总的目标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细化各领域的水平五目标,制定出有新课程特色的、符合“三维健康观”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或一项体育活动,可能对学生的五个学习领域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教学计划等因素综合分析,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例如:“勇敢者之路”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勇敢者之路”(过障碍)这项活动,使学生增强协调性、灵活性等体能,锻炼和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篮球二攻一战术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篮球二攻一战术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竞技对抗的能力。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挑战的意志品质,树立自信、自立的信念。社会适应目标:团结协作,认识自身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能力,学会欣赏他人,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2.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1)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各学校教师应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各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制定出有本校教学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2)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