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等值线原理及其应用等值线图是地理图像中最重要的一种图形,能突出反映地理学科的特色,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几乎都有以等值线图为切入点的试题。2010年高考命题可能会利用等高线图考查地图的相关知识及地形对气温、河流流向、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利用等压线图考查天气系统、大气运动、天气现象、气温及降水;利用其他等值线图考查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及成因、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1)下面四图中,表示右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可能是(2)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和水稻土B.河流以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地势南高北低D.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于同纬度东部地区二、宇宙探测与地球运动一般对宇宙探测所发生区域的环境特征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进行考查。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1)以2009—2010年的日食、月食、火星冲日等天文现象为背景,考查天文现象的形成、观测条件、观测地点的地理环境特点等知识。(2)以我国将在2010年择机发射“嫦娥二号”、2011年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等工程项目为素材,考查航天发射基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宇宙探测环境、地球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3)以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海世博会开幕等重大体育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为切入点,考查举办地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判断等知识。2.下图为我国东部雨带和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带叠加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日食一般发生于A.农历初一B.农历初七或初八C.农历十五前后D.农历二十二、二十三(2)下列有利于日全食观测的天气或天气系统是A.梅雨B.伏旱C.沙尘暴D.台风(3)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位于图中日全食带内而未推移到Ⅰ地区,则我国东部地区可能出现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23.如图所示,图中圆a为晨昏圈,圆b表示70°纬线圈,圆c上的太阳高度相同,N点为北极点,据此回答(1)~(4)题。(1)O点所在的位置和日期可能是A.北半球,5月25日B.北半球,7月6日C.南半球,12月8日D.南半球,1月6日(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A.(0°,0°)B.(0°,20°N)C.(180°,20°N)D.(180°,20°S)(3)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A.70°B.60°C.50°D.40°(4)该日,O点的日落时刻A.早于18:00B.晚于18:00C.等于18:00D.无法确定三、天气系统与气候大气运动规律与天气系统是《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主干内容。伴随着全球性恶劣天气的频繁发生,如黄渤海冰灾、我们北方及欧美国家的暴雪天气等,以这些恶劣天气事件为背景考查灾害性天气的形成与大气运动、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1)以世界或者局部区域的气温或降水变化示意图、数据统计图表等为信息载体,考查有关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2)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入手,比较矿物燃料和清洁能源的优缺点及分布、使用状况。(3)从全球变暖的过程出发,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等知识点。(4)给出哥本哈根所在区域简图,考查时间计算、哥本哈根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等。4.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1)~(2)题。(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范围分别是A.温带,35°N—45°NB.热带,5°N—15°NC.寒带,35°N—55°ND.亚热带,25°N—35°N(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35.2009年12月7日—19日,在哥本哈根(图中A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即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协商,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时,A城的气候特征是。分析该气候类型在欧洲西部的成因。(2)丹麦农业高度发达,说出其农业主要生产部门,并分析其成因。(3)图示地区海岸线十分曲折,形成特有的峡湾风光,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图中海峡表层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4)简述丹麦河流的水文特征。(5)分析B海域海水盐度特征及成因。四、陆地、海洋环境6.下图分别表示T1、T2不同时期理想大陆自然带部分地区的变化状况,据图回答(1)~(2)题。(1)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a→b→c与e→f→g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②a和d自然带的种类和对应的气候类型都不同③f自然带在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这与东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④b、c、d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在T2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是①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②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干旱③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④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范围将进一步缩小⑤世界陆地面积将缩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4五、自然灾害及其防治7.希腊2009年8月21日发生森林大火,23日大火愈烧愈烈,扩散至首都雅典周边一些郊区,引发当地民众恐慌。政府加紧疏散当地居民,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控制火情。据此和下图回答(1)~(3)题。(1)希腊森林大火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全球变暖B.高温、干旱C.农民燃烧灌木和草地D.供电设备老化(2)该地区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B.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C.地处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地带D.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3)该地区一次地震中当地地震机构测定的震级为6.7级,而美国地质研究所测定的震级是7.2级,这是因为A.距离震中的距离不同B.地震的最大震级不同C.测定技术与设备不同D.地震的破坏程度不同六、自然资源和能源安全8.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假设各国政府的政策从2009年年中开始不变,世界对一次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是煤炭、石油和生物质能中的某一个,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丙为________。按使用状况分类,丁属于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能源结构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2050年后,太阳能成为一次能源中的主力,试分析其优缺点。(4)如果在我国开发太阳能资源,则优先选择在__。A.西北地区B.四川盆地C.海南岛D.华北平原(5)简述上题中该地发展太阳能的优势。5(6)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七、“三农”问题八、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九、交通区位及重大工程建设十、人口问题与城市化十一、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下,地表土壤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材料二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材料三下面图1所示地区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吞噬土地,图2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分布图。(1)据图2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2)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喀斯特地貌区易出现石漠化现象的原因。(3)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6十二、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判断该岛屿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2)图中拉亚山基带植被为________。试分析该山周围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3)城市甲中的很多房屋建在浮在水面的木筏上。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参考答案:1.(1)C(2)D2.(1)A(2)B(3)C3.(1)B(2)C(3)D(4)B4.(1)D(2)D5.(1)温和多雨成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40°—60°之间,属温带,盛行西风;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的影响深入内陆;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2)丹麦农业以畜牧业(乳畜业)为主,渔业也较为发达成因:丹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较高,降水多,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市场广阔;(因而畜牧业发达)临近北海。(因而渔业发达)(3)冰川侵蚀密度流(4)流量较为稳定,没有明显汛期;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5)B海域海水盐度低原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多,河流注入量大;满载较封闭,和外界水交换少。6.(1)B(2)C7.(1)B(2)C(3)C8.(1)石油煤炭生物质能新能源(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深度不断增加,造成全球湿度上升和气候变化。(3)优点:分布普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利用的时间长。缺点: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大,不连续、不稳定,强度低。(4)A(5)西北地区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人口稀少,有利于对太阳能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6)能源的总体需求不断上升,需求更趋于多样化(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并最终将走向无碳化;能源的利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全球的气候;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源泉。9.(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广布;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成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坡度大(地形崎岖);土层较薄;降水丰富;植被遭到破坏后,易出现水土流失,从而使岩石大面积裸露。(3)各级政府和科研单位要搞好石漠化治理的规划,为大规模开展治理工作做好准备;加7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力度;推广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保护和恢复植被;制定石漠化治理的有关法规。10.(1)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2)热带雨林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3)地势低平,又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导致排水不畅,容易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