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必修五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二年级必修五语文教案课文题目:《谈中国诗》设计思路:课文的题目是《谈中国诗》,所以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谈。把更多发言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分析课文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毕竟在考试中,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考题,分析文段,去完成考卷。所以作为老师会先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有所领悟,再通过老师的总结归纳,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或是考试当中去。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作者提出的关于中国诗的特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的特征。2、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课文的写作意图。(知识技能目标)3、理解什么是比较文学,并且能够运用比较文学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诗。(知识技能目标)4、通过教学引起学生对课文作者的兴趣,引导他们多去阅读其他名家名作。(能力培养目标)重点难点:1、由于学生阅读的外国诗作比较少,加上自小读的中国诗句比较多,会出现先入为主,不能够客观,全面去看待中国诗。2、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3、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课前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二、作者写作背景介绍: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本课文原稿为英文,是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稿。三、初读课文:(1)出示外国诗句的范例(详情见附录一):首先出示外国诗句,让学生分析,看能不能领悟出诗句想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毕竟高二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当,考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看能不能打破英语与中文之间的语言隔膜,去体会诗句的意境。请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后请同学来做讨论成果汇报。(2)出示中国诗句范例(详情见附录一):分析整一首诗的大意,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在于合理和客观地与外国的诗歌做比较,分析中国诗句的局限性以及优越性。让学生谈一谈对外国诗的看法以及说说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对于文学成果的影响。四、全面理解课文:全班默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并且概括每段的段意。(提问学生)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四、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作者论诗的立场是什么?比较文学那你知道什么是比较文学吗?你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比较文学吗?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那在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运用比较文学去分析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呢?2、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结合课前学生自主讨论分析的结果,点评,以后分析诗句应该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分析。3、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了什么结论?中国诗和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5、学生默读课文。并且结合课文及作者的读书生涯,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诗?1)学贯中西,对西方文化有很深的认识。2)立足西方文化,分析诗句的韵味。6、主题归纳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五、课后作业布置1、认真阅读课文,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把运用了论证方法的文段抄下来,并分析该文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谈一谈你的感受。2、按照钱钟书先生的分析方法,再次分析《饮酒》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钱钟书,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等。2、基础字词考核: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A、梵(fàn)文倾轧(yà)轻鸢(yuān)剪掠引吭(kàng)高歌B、颦蹙(píncù)给(jǐ)予吞声咽(yàn)理应(yìng)运而生C、缄(qiān)默精髓(suǐ)呶呶(náo)不休数(shuò)见不鲜D、叫嚣(xiāo)熨(yù)帖了(liǎo)不足奇一蹴(cù)而就学生朗读,改正错误,明确答案:B二、探究论证方法教师: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征”时,主要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学生1:有举例论证,第十自然段,作者在论述到“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时,举了陶渊明《饮酒》和李白《独坐敬山亭》,来证明他的观点。学生2:还有引用论证,第五、六自然段,作者在论述中国诗富于暗示,引用了很多古代诗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3:我还要补充,作者除了大量引用中国诗,还引用了许多外国诗人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的见解。教师:同学们很能发现问题,请你结合文章五、六自然段谈谈引用诗句的作用?学生2:我认为五、六自然段引用诗句,主要是来论证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征。学生3:引用诗歌,形象生动,通俗直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这样更能吸引听众。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可见钱老先生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讲到这,老师禁不住想起了一件有关钱先生的轶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外国学者来到中国,一是要看这壮丽巍峨的万里长城,第二就是要拜望钱钟书!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请同学再深入探究一下,本文还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学生4:我们又发现了一种论证方法——对比,文章第二自然段,在论述中国诗是早熟的,是与外国诗对比论述的,外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教师:很好!钱老先生在文章开头就明确了自己的立场——比较文学,所以在论述问题时就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看看哪位同学还能文章中找到这种论述方法?学生5:第五六自然段,阐述中国诗暗示性的特点时,说中国诗歌中有许多疑问句式,引用大量诗句后,又引用了莎士比亚和拜伦的诗,对比论证中国诗和外国诗在这一点上是有共性的。作者把引用与对比论证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学生4:我也发现这种综合论证的方法了。文章第十一自然段说“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就是在第十自然段引用陶渊明、李白、格雷和歌德的诗歌对比后得到的结论。教师:的确,钱老先生善于综合运用论证方法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同学们还能找到能体现钱老智慧光芒的特别的论证方法吗?学生6:我发现了,是比喻论证。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中国诗形式短小的特征揭示的淋漓尽致。教师:说得太好了!善用比喻是钱老先生写作的特点,看看你还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类似的语句吗?学生7:第五自然段“我愿意换一种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怀孕的静默”把我国古典诗歌言简意丰,富于暗示性的特征比喻得恰如其分。学生8:第九自然段“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突出了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教师总结:作者为了让听众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比喻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他用自己睿智的思想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浓缩成涓涓清泉,让读者心悦诚服,茅塞顿开。所以他的散文被看作是典型的学者散文。三、品味文章的语言过渡:本文除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语言轻松、幽默,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下面我们就品味一下这篇文章幽默的语言。请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学生9: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很幽默很诙谐,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中国诗小而精美的特征了。学生10:我印象最深刻的第9自然段说,“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一语就道出了两种诗歌语言上的不同之处。前者高亢雄壮,后者低沉斯文。学生11:第三自然段“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谈诗体、诗心互相制约的关系是“雅”事,鞋和脚却是“俗”物,“雅”事居然凭“俗”物说明白了。如此妙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同学们谈的都非常好。我也发现了一段文字很有趣味,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咱们一起交流一下,这句话要说明什么呢?课件出示: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学生讨论。学生11:这段文字出现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应该是证明自己的结论的。但联系上下文我有一句话不明白。“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教师点拨:你能感觉作者对“哈巴狗儿”的态度吗?学生11:应该是嘲讽的。教师:这个“哈巴狗儿”运用的是什么修辞呢?学生11:应该是比喻,讽刺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教师:是的。作者在阐述了中国诗的特征后,得出了反对中西方文化本位的结论,提倡中西方文化的兼容并包。学生11:我明白了,“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句话也意在讲我们中国人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的魅力。教师: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含蓄地告诉我们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四、课文总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五、课外拓展经过了课堂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索课外资料,谈一谈你对钱钟书的比较文学观的理解。六、布置作业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