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政治主体知识串讲归纳(一)政府(国家)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1、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例如1:某市政府以绿色奥运为契机,制定环保规划,实施“绿色城市”战略,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关、耗能大户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启用天然气公交车,淘汰老公交车及旧出租车,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6%,新增垃圾转运能力4860吨/日,燃煤锅炉全部改为使用清洁能源,搬迁调整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144家,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关闭所有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企业。有机化工企业全面停产,关停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砖厂,对19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整顿。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的意识,使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材料中该政府作法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①我国是人民主义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环保,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是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表现。②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材料中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正是这一职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同时,政府还具有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材料中大力倡导节能意识和进行环保护都分别体现了这些职能。例如2:近年来,A市政府认清新形势,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惯性思维,提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的理念。大力开展环保优先的铁腕治污行动,全市数十家排污不达标的化工企业被关停,每年新增财力的20%用于治理污染,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理由。(8分)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性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4分)②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分)例如3:材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既是产品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也是产业高技术化.高洁静化的过程。以电力行业为例,传统发电企业使用的普通机组,每度电耗煤500克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用超临界机组,每度电耗煤降为300克左右。与此同时,采用空冷技术比传统水冷技术要节水75%左右,采用先进的高效脱硫除尘设备可以减少95%的SO2排放和98%以上的烟尘排放。材料二陕西省坚持“上大压小”原则,将关停小火电厂、小水泥厂等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于2007年8月15日,关停了运行36年的渭河发电厂老机组,拉开了全省“节能减排”的序幕。作为国家能源资源接续地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坚决避免走“先发展,2后治理”的老路,严格批入条件,把好源头关,一方面,提高基地产业准入门槛,相关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上发布的产业政策规定。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国家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审批,建成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加大执法力度,政治突出问题先后开展了石油、电石、铁合金,焦化及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基地内的榆林、延安两市2006年单位的GDP能耗下降2.41%和3.08%。2007年上半年,两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同期分别下降10.58%和9.39%。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谈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政府需要作哪些方面的工作?(12分)①履行文化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价值追求和方向。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依靠科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3分)②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政府要严把新增项目关,实现增量优化,淘汰改造落后产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干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分)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促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生态文明,(3分)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3分)二、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1.材料一: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情况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城市1.43.63.12.93.14.65.36.25.86.16.6农村2.84.53.63.43.95.66.37.27.17.27.6全国1.93.93.33.03.45.05.66.56.26.56.9(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注:消费者物价指数是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是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1-11月份CPI都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村涨幅高于城市,二是食品上涨高于非食品,三是消费品上涨高于服务价格。材料二:2007年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情况单位:%12345678910时间1.152.254.165.156.58.159.2510.2511.2512.25调整前99.51010.51111.51212.51313.5调整后9.51010.51111.51212.51313.514.5幅度0.50.50.50.50.50.50.50.50.513(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材料三:2007年12月3—5日,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就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怎样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10分)①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防止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食品和消费品的供应量,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③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④大力发展生产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⑤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增加农民收入。⑥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经济抗压能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例如2:(9分)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果断出手,出台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政策,被称为“政策组合器”。2006年国务院启动了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为目标的放低产宏观调控。2007年,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仍在继续,力度也更大。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的必要性。①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正是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分)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是正确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对于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目的不是打压房价,而是要保持这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和谐会。(2分)三、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例如:材料一:2007年1-11月份,价格总水平上升4.6%,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4.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个百分点.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材料二: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物价”,最担心的是“涨价”.实践证明,稳定市场物价,是稳定民心的首要大事.国家为了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频频出招,尤其在食品环节采4取了多项紧急措施。使主要食品价格逐步有所回落,让老百姓最关心和最担心的“问题”有所缓解.⑴根据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判断当前价格上涨不是明显通货膨胀的准确性.据此用相关经济生活谈谈政府如何解决该问题。(12分)从2007年1-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属结构性上涨,不是全面涨价,(2分)因此,我国政府作出当前价格上涨不是明显通货膨胀的判断是准确的,我国政府采取措施收到一定的实效也证明判断的准确性。(2分)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8分)⑵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重视物价上涨的依据.(10分)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5分)②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应该履行管理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稳定物价,保证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二)国际关系一、(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例如1:中国、日本同在环太平洋地区。中日关系备受世界关注。小泉纯一郎执政后期,中日关系达到冰点。2006年10月,安倍晋三访华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僵冷局面被打破,堪称是一次“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应邀对日本进行了访问,温总理把这次访日喻为“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对我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迎春之旅”。在这三次首脑会面过程中,双方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至此,中日关系开始转暖迎春。今年胡锦涛同志将在“樱花盛开之际”访问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度访日。要真正建构面向21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无论是在历史问题上,还是在现实矛盾和国家走向问题上,中日关系都处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复杂状态。这种现状决定了中日两国要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切实实现战略互信,建立中日危机管理机制,加强首相外交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的原因。(7分)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决定的。(2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3分)中日关系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之旅”说明中日两国之间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2分)例如2、材料一:2007年气候成为全局关注的话题。气候问题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G8会议、APEC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的重要议题。在联合国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