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课程改革是改革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最终着落点。新课程的根本目标: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得到“洗礼”,焕发出新的教学生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新课改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实现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保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最终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和主要任务。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需要1、教学内容: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应大胆改变或重组教材相关的内容与结构,做到精选、精讲,并在互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延展与生成。2、教学方法:应当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教师角色的改变是新课改的需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和鼓舞。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角色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新课改需要教师做哪些方面的转换呢?1、从课堂的复制者到构建者在新课程环境中,教学过程被看成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案、教参、教材等是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分割、重新积极构建,然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形成丰富多彩的、富有情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把教材上的静态知识转变成为动态的、生成的教学资源,把课堂的“复制知识”转变为动态的、生成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不仅学生是教学过程参与者和知识资源的建构者,教师更是课堂资源的积极建构者。2、从课堂的统治者到课堂的服务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已经能从课堂之外,不依赖教师获取知识,课堂之外各种媒体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获取知识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广,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已经超出教师。而教师的统治和权威有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长期的一言堂会使学生丧失或消退获取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应由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景服务,为学生克服困难服务,为课堂的学习氛围服务。在课堂上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学生在一种平等、愉快的状态下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教师积极的引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取有用的成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探索,从而获取知识。3、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历程。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着。4、从一言堂到百家争鸣传统的教学,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师关注的是自己怎样讲,却忽略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的参差不齐,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而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的对话”。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把课堂变为师生交往的场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知识的发现途径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师生交流、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也挖掘了课堂的潜能。5、从教学者到研究者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6、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品德修养;热爱学生,关心体贴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其“亲其师,信其道”。7、要严谨治学;为人师表。8、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向深层次迈进。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学生发展、提高的课堂模式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课堂”,它是知识为本或知识在上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学生发展提高的课堂”,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完成从“知识课堂”向“学生发展课堂”的转变是新课程的呼唤,对我们从事教育职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发展、有效课堂”,即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培训希望我们积极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符合自身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没有固定模式。一堂好课,好在那里?主要看教师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功夫上。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学法指导是着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少一点依赖多一点独立学习之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科,不同课型应该有所不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只有在符合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去探索、去创新、去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体现在教师上课时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激情导入――[教师启发(知识铺垫)]――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发现问题、自主构建]――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师生互动]――课后探索,完善内容结构――[知识迁移,能力发展]”的模式是常见的。上课要做到教材内容的的问题化,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教材内容的结构化;通过师生活动来理解和把握教材内部联系。六环八步模式1、一环:教材分析、分解目标1、二环:拟定学生预习的导学案2、三环:一步:情景导入二步:目标定位,突出重难点3、四环三步:自主学习,内容识记4、五环四步:小组交流,个别指导五步:小组提问,疑难反馈六步:补偿引导,归纳达标5、六环七步:当堂训练,巩固目标6、七环八步:课后作业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应该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现。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