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第一节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概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形态)A.半殖民地:政治:形式上保留中国的主权政府,实际上由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独立地位丧失而成为西方的附庸。(主权部分丧失但没有完全丧失)B.半封建:政治:封建势力维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制度在形成中;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存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产生、发展;文化:封建思想观念延续,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传入。(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必修一P24)1.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⑴背景: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清朝日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⑶《南京条约》(1842年8月)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⑷《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土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⑸影响A.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B.经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诞生)。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把这一思想付出实践)。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⑵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⑶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⑷影响:①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转移矛盾。⑵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第2页⑶《马关条约》(1895年4月)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白银2亿两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外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⑷影响中国:①政治: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充分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②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日本:④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发展,使其对外扩张更加疯狂。远东格局:⑤朝鲜被日本控制;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同时列强的远东之争更趋激烈(三国干涉还辽)。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⑴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⑵结果: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天津之战,攻陷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⑶《辛丑条约》(1901年9月)及影响①赔款4.5亿两。本息达9.8亿两白银————列强进一步控制经济命脉。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5.列强入侵的影响⑴灾难性①政治上: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上: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③文化上:丧心病狂地破坏中华文明。⑵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①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③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6.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变化:①军事上:由各自为战变为联合行动。②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由战争侵略到政治瓜分再到“以华治华”。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第3页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必修一P29)(1)三元里抗英(1841年)意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2)左宗棠收复新疆(3)黄海海战(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爱国将领: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主要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的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②体现了台湾军民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精神。(5)义和团反帝运动(1898-1900年)兴起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根本原因)②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失败原因:①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运动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阻止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③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④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垮台。(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共同点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②都表现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三伟大的抗日战争(必修一P35)1、侵华原因⑴根本原因: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1936年又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国策基准”侵略方案。⑵现实原因:②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困境,为了转嫁经济危机;③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为日本侵华提供可乘之机;④欧美各国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英法美的绥靖政策。2、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⑴不断扩大军事侵略,占领中国大片国土。⑵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①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②军事侵略中的极端行为:大屠杀;研制、使用生化武器。③经济:经济掠夺;④思想:奴化教育。第4页3、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局部抗战⑴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宣言;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在东北,中共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⑵国民党爱国官兵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战;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19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东北军安德馨率兵保卫山海关;1935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⑶爱国学生:1935年,青年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掀起一二·九运动。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全民族抗战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中共的倡议和促成。②过程: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正式抗日;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③意义: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㈡防御阶段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会战名称时间战绩、评述淞沪会战37.8-11打破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1937.9国共配合,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徐州会战38年春台儿庄大捷(初期最大胜利)武汉会战38年秋此后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总体评价: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由于片面抗战,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⑵中共敌后战场①1937年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③1937年9月吧,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㈢相持阶段⑴国民党:消极抗日。⑵共产党: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⑴背景:①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②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春,延安)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内容: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第5页③联合对日作战: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英美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共攻。⑵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5、抗战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客观条件)(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6、抗战胜利的意义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⑵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⑷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7、抗日战争的特点: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⑵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⑶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⑷以弱胜强,使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⑸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必修一P50)1、历史背景⑴客观环境: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⑵主观条件:①经济条件与阶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