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1、2、3、4、5、6、7、8、9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10、11侵华日军的罪行12、13、14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5、16、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67~268页)1.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A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材料反映的是1854年前缔结的条约,B项签订于1858年,C项签订于1860年,D项签订于1901年,A项签订于1842年。2.(2012杭州测试)英国的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下列各项中对此评价理解有误的是()A.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B.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经济利益推动的战争C.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D.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解析:C从材料“如此不正义”、“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不主张为了经济利益而发动战争。A、B、D三项符合作者的“评价”,可排除。“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1龙岩模拟)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它集中反映了列强侵犯了近代中国的()A.领土主权B.关税主权C.贸易主权D.司法主权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在法官席上坐着洋人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已遭到破坏,而不再完整,A、B、C三项均与司法审判无关。4.(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研究的理解能力。研究者因其立场的不同,会出现各异的记述。材料分别表明了中方与日方的立场。但历史的真相不会因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变模糊,故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5.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下列属于西太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是签订()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①签订于1842年,当时的皇帝是道光;②和③均为西太后掌控清政府实权时分别与日本和八国联军签订的条约;④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6.(2012广东四校联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纪年法的掌握。依据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的规律,1894年为甲午年,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这一年的天干应为“甲”后的第六个“庚”,地支应为“子”。7.(2011北京模拟)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爆发B.筹建北洋水师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C《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痛失台湾,台湾军民爆发了反割台斗争,题目中材料再现了当时的情形。8.(2011济南调研)“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C由“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可知侵略国家很多,而A项仅为英法,B项仅为日本,且没有攻陷北京,D项仅为日本。9.(2011苏北四市质检)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重臣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全权代表对条约签订有一定的责任,但国家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无可奈何”也有一定道理,④与材料信息不符。10.“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解析:A《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邱逢甲等掀起保台斗争但最终失败,“回首河山意黯然”显示了台湾丧失后的愤懑心情,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11.(2012衢州检测)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三元里抗英斗争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C根据相关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给予列强沉重打击,使八国联军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迫使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答案为C。12.下图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9352539850.549.5生铁2391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B.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D.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解析:D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罪行。从材料可以看出,东北的重工业产值占据中国很大一部分,结合时间1943年,应该是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和全面侵华期间。故图表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3.“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摘自《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A.明崇祯三年B.1931年9月C.北平市成立时D.1937年7月解析:D“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是指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14.《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解析:B从材料中“南京”可知是对日军占领南京时的记录,故C、D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而东史郎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直接参与者,故A项表述错误。15.《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淞沪会战D.百团大战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七七事变后,日本妄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16.(2011北京检测)“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可知是全民族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抗日战争。17.(2011江苏五市四区期中)如图为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①日寇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②国民党军队已放弃正面抵抗③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正面战场的主力④日寇受到中国军民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沉重打击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A图片形象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状况,②③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国共两党两大战场战术各异,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胜利。18.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解析:B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A项;抗日战争并未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C项;B、D两项表述均正确,但注意题干要求“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补偿,故选B项。19.(2012南京一模)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产党将红军按国民政府军队的序列进行整编,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20.(2012金华模拟)某位历史学家感叹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以农村社会作基干,不具实质上的统一,衣食未果的国家,打败一个工商先进国家的先例。”用事实批驳了这一观点的是()A.18世纪后期的北美独立战争B.19世纪初期的拿破仑战争C.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D.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析: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落后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击了号称亚洲第一工业强国的日本,并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68页)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