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模块复习◆关于文化史的一些基本认识一、文化的内涵1、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文明;2、狭义:人类精神生产和生活领域的成果。必修三: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成就;二、文化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文明史观)1、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2、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推动全人类文化共同进步;3、不同特色文化互相碰撞、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三、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1、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思想的创造和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政治、经济的新的变动;2、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是思想文化变革的主要原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历史线索、阶段特征一条主线:古代儒家思想的历史演变四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3、宋明时期:融合儒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新儒学),儒学的成熟4、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儒学新发展。◆相关内容、专题检索纵向联系:1、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其原因2、古代德治、仁政思想与现代以德治国主张的比较横向对比: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2、联系《历史人物评述》—孔子,比较孔子与亚里斯多德思想的异同3、中国明清早期民主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的不同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形成原因、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3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儒学家主张的异同3、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归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百家的各自特点一、百家争鸣的出现原因、意义原因:……P130金榜◆“士”阶层的崛起商、西周时将“士”划入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末年以后,士才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战国,养士之风盛行,士的地位有了新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登上了政治舞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统治者为了网罗人才不惜以“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意义:P130金榜4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孔子政治思想(儒家思想)、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整理:政治思想(结合人物评述——孔子)5个小点?◆“仁”的思想含义:仁者爱人,……注意理解: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强调自律。针对的问题!!内容:(三个层次)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者以德治国——德治注意理解:是否是不分等级的爱?是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方法:“忠”:指为人谋,“中人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恕”:指推己及人,“如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价(一)地位: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二)积极:2、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原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三)消极:4、但孔子的“仁”是具有阶级差别的爱。◆“礼”的思想含义: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注意理解:孔子的阶级属性?6社会根源:春秋晚期,奴隶制逐渐瓦解,阶级矛盾尖锐,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实践方法:“克己复礼”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评价:1、孔子维护周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的消极性,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成为后来历代统治者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2、“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仁与礼的关系怎样?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7◆中庸思想针对问题:协调仁与礼关系内涵: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注意: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那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方法:和而不同评价:注重人与社会、人与群体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理解:“敬鬼神而远之”敬畏:对自然现象认识不足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整理:教育思想8古代大教育家——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论贵贱教育目的——培养成人和君子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教育内容——整理编撰的六经、六艺——集中体现于其弟子们整理的《论语》之中◆“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关于:稷下学宫P5知识链接影响:?注意理解:体现的人文精神?整合:孔子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有哪些?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认为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9◆孔子思想的影响(结合孔子一课P24)(一)中国:1、其思想在当时未受太多重视;2、被后人发扬、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维护社会稳定,协调人际关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文明的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二)世界:1、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清以后)。(二)孟子生活时代、主要思想◆仁政思想P129金榜◆民本思想目的: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的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的保证君主10统治剥削人民。影响: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这种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民本思想VS民主思想?(三)荀子生活时代、主要思想•主要思想:1、天人关系(哲学思想):“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拓展1:民水君舟思想。理解:思想本质?2011全国卷1137.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观察之。见贤,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不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内涵: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政治:君主用贤,实行仁政。拓展2:礼法并用(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实行法治)荀子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一般还是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思想核心是“礼”,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他的学说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2◆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儒学家主张的异同同:1、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都以“仁”为核心,主张德治,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异:1、目的:孔子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统治,而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2、性质: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而孟子、荀子的思想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为什么在当时不受重视?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实行德治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德治与现代的“以德治国”思想的区别三、道家思想(一)老子生活时代、主要思想13主要思想注意区分: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理解:在天人关系上,与荀子思想的不同?朴素辩证法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老子与孔子在政治主张上有哪些不同?(二)庄子生活时代、主要思想(三)道家思想的历史影响……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庄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四、法家思想韩非——时期、思想、评价14法家的法治VS现代以法治◆战国——秦时期,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制度变革、政局变动、阶级统治……)1、有利于社会改革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2、适应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奴隶主贵族的打击五、墨家思想墨子——时期、主要思想、特点、影响主要思想:理解: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区别?墨子的阶级属性?特点:1、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2、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3、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15影响:当时:“非儒即墨”(显学)后世: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为什么?六、归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百家的各自特点儒家:仁、礼、德治、仁政——注重道德,仁政礼治道家:崇尚自然、消极无为、超越功利法家:奖励耕战、严刑峻法、要求变革,法治、注重实践墨家:实践精神、苦干、自我牺牲、兼爱非攻2012年(山东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年(海南卷)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16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0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010年(山东卷)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2010年(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72011年(福建卷)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011年(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009年(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182012年(天津卷)(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大变革: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012年(浙江卷)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壁、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成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19——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独尊儒学:背景、董仲舒的思想、影响、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3、太学的出现:时间、影响◆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董仲舒提出了哪些观点?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