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国家名称的演变1、沙俄:______革命前(1917年3月前)2、俄国:______革命——_____革命(1917年3月——11月)3、苏俄:十月革命——1922年(前三个阶段均可通称为俄国!)4、苏联:1922年——_____年解体(P134《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图》)◆专题主题、相关专题及其内在联系主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关专题或单元: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苏对中建设的影响、中改革对苏联道路的突破)必修二专题五、六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现代史上现代化建设、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2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革命是建设的基础)选修4单元五第3课列宁(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一条主线:1917年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暨经济政策的演变三个阶段(特征、关键词):1、列宁时期(十月革命——1925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期(20——50年代)斯大林模式确立、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3、改革时期(五十年代中期以后——)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3◆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时间、内容、性质、作用、评价2、新经济政策:原因、开始时间及标志、内容、实质、影响与意义、特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性质、背景、目的、时间、内容、作用、评价(影响)1、性质2、背景阅读材料: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拓展材料:俄国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43、主要目的4、内容(1)余粮收集制收集范围、收集的内涵(制度实质)、后果、教训(2)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新中国相应的政策?原因?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而不是没收)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具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2)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3)中国资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曾和无产阶级结成同盟会;(4)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政权,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5、评价(影响)5材料解析:(P132学习思考)┅┅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如何理解材料中“功劳”、“临时的办法”的内涵?◆注意: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目的)?影响评价?……(3)国内战争结束后,试图以此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经济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政治上);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理论上)。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后)原因、目的、开始及标志、内容及其意义、实质、影响或意义、特点61、原因(全面把握)梳理P131—132经济危机:苏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长期的战争破坏/‘/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的不利影响/政治危机: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度不满,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本原因?2、目的——主要目的、根本目的3、内容及其意义(1)农业方面——变化及其意义、不变?(2)工业方面——前提、主要举措、具体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概念P132知识链接理解:苏俄此举的目的?联系与区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的变化(4)分配方面——意义4、特点及实质特点:P130课前提示判断:其特点能否说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再次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新时期的改革,指出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实质:?5、影响(或意义)……理论意义:?◆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背景、目的内容作用8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作用内容背景异同经济破坏严重,政权面临危机都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政治危机的原因不同:前者主要来源于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后者主要是农民、工人的不满前者强调公有化程度,后者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多种所有制。前者产生过严重危害,未能巩固工农联盟;后者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工农联盟国家有优先向农民征收部分农产品的特权◆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异同P115金榜◆苏俄社会主义初期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1)经济政策要适时调整;(2)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保证农、轻、重比例平衡发展,才能使建设稳步发展。92012年(江苏卷)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009年(广东卷)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10浙江十校联考对以下表格解读不正确的是:10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为100)10013.875.2108.1①1920年工业生产总产值与1913年相比大幅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话②1925年工业生产总产值与1920年相比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③1926年工业生产总产值的主要原因是1925年底工业化方针的推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考点二:斯大林模式1、工业化:原因、主要事件、特点及原因、成就及原因、存在问题2、农业集体化:知道概念即可3、斯大林体制:背景、成因/过程、特点(表现或内容)/标志、评价、经验与教训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原因、主要事件、主要成就及其原因、存在问题、特点及其原因111、原因(必要性)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材料三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12苏联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2、主要事件3、成就及原因成就:……原因:结合P136资料卡片分析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就?(1)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的体现。(2)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后制订并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二五”计划。(3)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工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生产技术革新运动。(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遭受重大打击。4、工业化中的主要问题分析材料: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为8.1%,轻工业产值为210%,重工业产值为550%。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13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问题:“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注意阅读理解:P137资料卡片4、特点及其原因特点:(1)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则是对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原因:第一,社会制度不同。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是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社会历史历程不同。资本主义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而苏联的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第三,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14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二、农业集体化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变化说明:苏联再次走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2011年(江苏卷)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2012年(福建卷)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5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2009年(山东卷)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2010年(江苏卷)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6(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二、斯大林模式(也称作: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背景、成因过程、特点(表现或内容)标志、评价、经验与教训171、背景P114金榜2、成因P115金榜3、过程4、标志依据5、特点(表现或内容)6、评价……,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P135课前提示P147专题小结阶段论: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