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点2从秦到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课标要求与考试说明】【材料解读】一、君主专制的演进材料1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按理来说,有一个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各大国)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地支持。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经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最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扩展……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政治改革,即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法家人物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1、2,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条件。材料3材料4从唐朝开始……到宋朝,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逐步确立,传统的门阀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流行语。宋太祖即位后,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北宋时期对科举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仅宋太宗在位20多年里,科举取士就近万人。(2)材料3反映宋朝时期的官僚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4及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课标要求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汪洙《神童诗》2材料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6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明之,往往病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①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3)依据材料5、6,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各是怎样看待丞相的作用的?为此,他们在制度建设上有何差别?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材料7宰相既罢,……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8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5)依据材料7、8,说明明朝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材料9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经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6)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后来其职能有何变化?其设置有何作用?材料10秦、唐、宋的中央行政机构运行示意图材料11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作规律做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较低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人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人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然后又进行下一次循环。(7)指出材料10、11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的主要方式。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行政权分军权分财权皇帝3二、中央集权的发展材料1周公东征胜利后,推行大规模的分封制,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对财产和权力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周公的这种分封,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体,但是为了稳定统治大局,又不得不照顾到异姓贵族,还得分封一些异性贵族。——杨宽《西周史》(1)依据材料指出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也。……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失。——《日知录》材料3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2)依据材料2、3,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像诛伐”的原因。为什么李斯认为“郡县甚足易制”?材料4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为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3)依据材料4,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材料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西汉贾谊《治安策》(4)依据材料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的背景。这一主张后来有何实践?材料6北宋建立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不振,出现了严重统治危机,则又非北宋君臣始料未及。(5)依据材料6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的“旧弊”“新弊”的具体表现。材料7行省是元朝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与地方,故行省的权利相当大,他们负责处理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类事物,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8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朝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筦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非若古藩镇僚佐子辟也”;“诸行省用及千锭必谘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选等方面要受到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戍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相互牵制、分权制衡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4)依据材料7归纳行省的职能。依据材料8分析行省制度没有导致地方割据的制度因素。4【知识归纳】朝代地位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秦朝确立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建立一人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并确立了一套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设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并负责监察百官;设太尉,负责;丞相下设诸卿(九卿),分掌。是谓“三公九卿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县的最高长官分别称郡守、县令,由直接任命。通过郡县制,秦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西汉初步巩固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汉初,地方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魏晋南北朝发展握有实权的先是______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担任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授予官职。隋唐完善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制约与牵制,保证了皇权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_______。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_______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①________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科举制形成。②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发展为八股取士,极大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北宋大大加强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元朝新发展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实行________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_____的节制。明朝顶峰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制度,由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负责;明成祖时期,逐渐形成,内阁成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但无决策权。在地方废行省,实行三司分权。设司统管地方行政,设按察司管理地方,设司管理地方军政,三司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清朝设军机处,其职能是,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重点问题阐释】1.隋唐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对比三省六部制三权分立制共性分权制衡分权制衡目的加强专制防止专制内容决策、审议、行政立法、行政、司法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封建社会皇权专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作用2.明朝内阁制、英国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