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2009.2.1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层层剖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与农业发展分不开的。教学过程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中央1号文件导入“告别田赋鼎”[王三妮]导入理解什么是“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过程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刀耕火种①工具:石斧、石锛。②方式:用石具砍伐草木,用火焚烧后播种。③评价:一两年后地力下降,就要进行迁徙。2、石器锄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牛耕技术也是在春秋末期出现的,战国时期开始推广,也就是说铁犁牛耕技术在我国已有两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2、耕作技术的进步3、灌溉水平的提高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条件-特点-作用1.原始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2.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有何特色?“刀耕”:游耕“耜耕”:定居“耜耕”相对“刀耕”的优点是土地挖得深一些,土翻得松一些,栽种的粮食收成好一些,山地耕种利用时间长一些。3.为什么说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特点归纳为三点:①人民勤劳②技术成熟③经验积累发散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中国农民仍然是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与以前的小农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刀耕火种(起源——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耒耜的出现)二、传统农业:精耕细作(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水利灌溉)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后记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反映本地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小论文【知识表解】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农业的出现[刀耕火种]①时间: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经济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③技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使用石制和木制工具。以种植业为主,原始的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商周时期[石器锄耕]①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②技术:排水、除草、沤肥、治虫。土地连续耕种,利用率提高③作物:“五谷”[粟、稻、黍、稷、麦、桑、麻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确立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表现①生产工具上: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犁评②耕作技术上: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耱技术③耕作制度上:两汉——一年一熟;宋——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④农业灌溉上: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翻车[曹魏]、筒车[唐]、高转筒车[宋]、风力水车[明清]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背景集体劳作[商周时期]→个体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得以发展原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在自己的有限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阻碍小农经济发展原因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脆弱。封建剥削严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商周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农具排水、锄草、培土、沤肥、治虫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犁、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三熟风力水车【教学素材】农(農、辳)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羊驼(Lamaalpacos;alpaca)偶蹄目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1种。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浅灰、棕黄、黑褐等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羊驼是一种半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驼存在。妊娠期8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皮可制革。肉味鲜美。也能驮运。刀耕火种古代人先用石斧之类的工具砍伐树木,清除山地上的杂草,然后把砍下来的树木、杂草进行焚烧。最后,人们就在清理出来的山地上播种。人们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所要面临的就是土地的选择。刀耕火种一般不施肥,也不中耕,所以种植二三年之后就要另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精耕细作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很少进行买卖。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封建经济主要指封建制度下的经济结构,其主要的特征是封建性,包括封建国家财政、封建土地私有制等,其中也含有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据汉学家李约瑟统计,在过去2200多年间,中国总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1300多次。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告别田赋鼎”铭文告别田赋田赋:旧指农民的田地税。田赋始于春秋时代,封建社会形成田赋而生。帝王巩固政权,养兵役,扩充疆土,兴建土木,享乐人生等,所需的一切钱粮都来源于田赋。田赋增减关联王朝兴衰。减轻田赋农民安居乐业而国泰。田赋加重农民无法生存,被逼起义,使王朝被推翻。春秋以来,我们的先民,灾荒年饥寒交迫,而官吏还要敲骨吸髓,多少人因赋重卖儿鬻女。诗人白居易写过“典桑卖地纳官税,明年衣食将何如”。顽强的先祖农民在苦难的旧社会里挣扎生存。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农民闹革命,分得土地,建立新中国,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让农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一九七九年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亿万农民富裕起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祖国山河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年年提高。胡锦涛深化改革带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前途似锦。乾坤转天地变,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二○○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前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二○○六年一月一日中央一号文件1982—1986:谱写中国改革进程的五个辉煌篇章1982年1月1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总结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1983年1月:《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第二个一号文件从理论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使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1985年1月:《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第四个一号文件着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1986年1月1日:《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第五个一号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2004—2008:统筹城乡进程中的五座新丰碑[新世纪中央连发一号文件5次聚焦“三农”]200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改革开放以来第六个涉农的“一号文件”,重新锁定“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多种渠道增收。]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第七个一号文件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八个一号文件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三农”方向]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第九个一号文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十个一号文件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解决千万农村人口饮水]2009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农民的四个焦点问题: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拆迁、集体利益的分配]垄作法(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未来农业的出路何在?农业起源于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在此以前,人类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300万年。在漫长的原始蒙昧时代,没有农业,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主要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根、茎、叶,同时也捕鱼和狩猎,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