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o德意志古典哲学o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o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三大来源:o马克思主义哲学o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o科学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内容:梁启超:朱执信: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②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一、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2、代表人物: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3)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4)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宣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课: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社会主义相关课程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课堂探究】1、“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2、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瞿秋白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时间:2、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③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3、途径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五四运动以后1、问题与主义之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代表人物文章主张主张的实质争论的实质论战的意义胡适李大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点一滴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的希望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反对中国人接受马,走马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即进行革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失败原因有哪些?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继续宣传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陈独秀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组织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理论准备(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2)新思潮并起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比较机会(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比鲜明,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4)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了巨大力量,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5)中国人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世界的追求为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课堂探究】思想解放—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一个主题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三个层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历程1840-1894地主阶级1894-1915资产阶级1915-19191919以后激进派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共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科学与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技术政治制度西方文化专题小结1.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A.梁启超B.朱执信C.李大钊D.陈独秀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是在A.戊戌变法以后B.辛亥革命以后C.十月革命以后D.五四运动以后3.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是A.在中国广泛传播B.注意同工人运动相结合C.注意同知识分子相结合D.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4.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B.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D.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