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前2070—前1600)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1600—前1046)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三、西周(前1046—前770)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一)分封制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巩固西周的统治)。3、分封制的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效忠朝见、纳贡、随同周王作战等义务。③层层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二)、宗法制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为了解决继承问题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的内容: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宗法制的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礼乐制2即“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四、总结:中国早期(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2)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第2、3、4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组织形式,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两对矛盾: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称为中央集权);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称为“专制主义”)。二、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战国——初步形成。(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张;商鞅变法初步确立。)(2)秦朝——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爵制度)(3)西汉——巩固。(中朝、推恩令、征辟制察举制)(4)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宋代——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6)元代——新发展。(一省制)(7)明清——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下面详细概述:1、秦朝(确立):内容:中央: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建立三公九卿制;③制定严酷的《秦律》地方:④建立郡县制。◆影响:积极:①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消极:皇帝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2、汉(巩固):内容:①建立“中朝”为决策机构;②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③设置刺史3监察地方;3、隋唐(完善):内容:①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六部制的影响:A、三省互相牵制,分工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B、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C、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②开设科举制度,广罗人才,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唐朝政治制度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4、北宋(加强):内容:最大限度的集中军权、政权、财权于中央。①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军)与调兵权的枢密院互相牵制;②政权:中央: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地方: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务,设通判起监察作用;③财权:把地方税收的大部分收归中央,使地方失去了割据的经济基础。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②从权、兵、财三方面削弱地方权力。北宋政治制度的结果:积极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5、元(新发展):内容:中央实行一省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相权有所加强。6、明清(强化):内容:明朝:①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后来,明成祖设内阁,阁臣只有“票拟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的职能:跪奏笔录,传达旨意。军机处的作用:简化了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实质: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同时也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即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作用:4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为古代中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也有利于抵御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消极作用: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强化的专制统治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思想文化上,压制了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不利于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发展。总的来说,使得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五、几个制度的演变历史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秦朝三公九卿制6)、北宋二府三司制2)、西汉中朝7)、元朝一省制3)、东汉尚书台8)、明朝废丞相、设内阁4)、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雏形9)、清朝军机处5)、隋唐三省六部制2、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分封制(始于西周)→→→郡县制(始于秦朝)→→→行省制(始于元朝)3、选官制度的演变军功爵制度(战国、秦朝推行,讲究军功)↓察举制、征辟制(西汉推行,讲究门第)↓九品中正制(东汉推行,讲究门第)↓科举制(隋唐以后历朝都推行,讲究才能)◆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为身份不高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是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4、监察制度的演变秦朝:御史大夫汉:中央御史府,地方刺史唐:门下省宋:谏院(独立谏议机构的出现)明清:“科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但是,它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5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1、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时间: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标志: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和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时间: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标志:王宫、卫城(尚武)、宏大王室陵墓、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2、黑暗时代(荷马时代):时间: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特点:封闭贫穷3、城邦时代:兴起: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城邦:(1)概念: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2)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重要作用,而非决定作用〕简析:多山小国寡民(是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公民政治形成地少海外贸易和商业的发达、殖民扩张冲击血缘关系(形成宽松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港湾多总结: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的,但它不是政体选择的唯一影响因素。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经济形态(3)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4)政体类型(以政体类型的种类来解释政体的选择不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①划分标准: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②类型: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5)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政体的演变:(1)君主制(2)贵族制(与君主制的区别: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制原则;任期制和选举制):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3)民主制:①梭伦改革背景:前7世纪末,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尖锐时间:前594年意义:将国家引上了民主的轨道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前509年内容:陶片放逐法意义:最终确立了民主制③伯利克里改革:繁荣时期民主制的确立过程62、民主政治(1)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体现:(3)评价:①积极意义:a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b多数人参政减少决策的失误,群众监督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性;c推动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②局限性:a仅就公民群体而言,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无公民权;b是男性的民主,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c原始的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长期动荡③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名称地位职能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休会期间,负责监督落实公民大会决议民众法庭(陪审法庭)日常的司法机关日常司法诉讼;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资格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7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古罗马的政制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27年)补充: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产物平民保民官(监督政府行为)《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27年——公元3世纪人物:屋大维;元首制实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影响:罗马和平帝制公开的君主专制背景:3世纪危机人物:戴克里先二、罗马法1、概念:(1)形式上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整体结构上分公民法和万民法(2)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2、形成:(1)开端:《十二铜表法》①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②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明确维护私有财产③评价: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虽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然是平民的胜利,因为贵族不能随意解释过去的习惯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2)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①背景:协调矛盾,巩固统治;历代法律庞杂;②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3、评价:(1)对罗马:标志罗马法已经发展到了完备的阶段。他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2)对世界:是世界上的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