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_实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1st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字体事宜:黑体字加重为题目或者重点记忆黑体字为必备知识点宋体字加重为需要理解的知识点楷体字为帮助理解的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商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秦(1)统一的基础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3)确立:A.“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宋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隋唐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2nd(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3.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4.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5.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郡、国并行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6.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3rd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黑暗时代:300年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发展历程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实质:城邦居民内部的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4.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政制发展1.共和制(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2.帝制(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二、法律制度1.《十二铜表法》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4th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政体君主立宪总统共和民主共和共和制(专制)特点责任内阁三权分立过程曲折专制、军国主义纲领文件《权利法案》《1788宪法》《人权宣言》——领导者——杰斐逊——俾斯麦元首女王总统总统总统实权掌握者首相总统总统宰相(此表非常重要)英国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215年《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2.斯图亚特王朝复辟3.1688光荣革命4.1689《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三、民主化趋势:1832年议会改革法,扩大的选举范围,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正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美国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宪法》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二、联邦制的巩固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政体为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但州权主义观念仍很活跃。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5th2.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3.两党操纵着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法国一、共和国的建立1.法国大革命①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②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二、政体的曲折发展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学习建议:法国政体的确立非常曲折但同时又是考试重点一定要多加记忆!!!德国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统一的背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意志境内各地经济连成一体2.统一的方式:王朝战争3.统一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1.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1.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2.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3.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鸦片战争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清政府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訢、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四、太平天国一、运动的兴起1.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写手小拓整理xsxiaotuo@xsxiaotuo.cn6th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二、太平天国的全盛(1856年)全盛时期的事件: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2.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二、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三、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2、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1894年3、结果:《马关条约》18954、影响: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极大刺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