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历史阶段测试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使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顽固守旧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3.有人认为:“(两次)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此题答案原定为D,看来不妥,此题为错题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4.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外贸易总额有所增长B.西方工业品完全占据了中国市场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5.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D.列强由此获最惠国待遇6.“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通商)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其缘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通商大埠及内地集镇城乡,衣土布者-1-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近代商务衰败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对商业的不利影响B.近代商业要顺利发展需要有一批近代的商业人才C.中国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外国厂商所占领D.与外国通商是官场腐败和人民生活困苦的原因7.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车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8.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年份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年平均05000050001845年08019132001851年0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以下各项,没有正确说明表中统计数据含义的是A.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B.开埠通商促进茶叶和生丝生产C.农业商品化的程度逐渐加深D.中国的农业完全为列强所控制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了太平军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的是A.清军与外国武装力量的联合进攻B.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对北伐重视不够C.太平天国的内乱导致其力量削弱D.湘军威胁天京牵制了太平军的兵力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废除了江南地区地主土地所有制B.促进江南民族工业的发展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D.加快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11.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2-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④建立中国近代的工业体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12.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表明①洋务运动也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方面②不推翻专制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④洋务派顺应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1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14.下列各项,对于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没有积极影响的是A.太平天国冲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B.通商口岸附近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C.近代工业的利润高于经营土地的利润D.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摆脱思想闭塞的状况1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1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小题,共52分。17.(26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据观察,总督关于禁烟之语,不过官样文章而已,毫无积极禁止[鸦片]贸易之意,因为政府久以纵容私运[鸦片]为发财之机会。——18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航务委员会报告(1)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鸦片贸易在中国沿海出现和泛滥的原因。(8分)【答案】清朝因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对外部商品需求不多,(2分)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2分)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2分)清朝官吏腐败,收受贿赂。(2分)材料二苏州之南濠,湖广之汉口……近年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前,某货物越万金交易者,而今只得半数。问一半售于何物,则一言以蔽之:鸦片烟而已。——林则徐《湖广奏稿》卷5材料三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计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计二千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若再至数年,银价愈贵,奏销(国家开支)如何能办?税课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1838年黄爵滋上道光皇帝书材料四近者各省市肆银价愈贵,钱价愈贱(注1),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钱易银(注2),其亏者咸以为苦。——《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一(注1)清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在19世纪初为白银1两兑换铜钱1000文左右,至鸦片战争前夕,白银价格上涨为白银1两兑换铜钱1650文。(注2)清朝制度,民间必须以白银缴纳税款,而农民出售农产品通常直接收入的只是铜钱,需要兑换成白银。(2)依据以上三段材料分析鸦片贸易对社会经济和清朝的财政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答案】传统的工商业衰落;(2分)白银外流,影响清朝的财政收支;(3分)白银价格上涨,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3分)(3)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10分)【答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2分)林则徐收缴走私贩大量鸦片,(2分)在虎门海滩销毁。(2分)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分)英国借机发动了侵略战争。(2分)-3-18.(26分)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右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1)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6分)【答案】鸦片战争:东南沿海地区;(2分)二次鸦片战争: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4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14分)【答案】负面影响: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2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4分)说明:此题为高考题,答案中“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一句与材料和教材均不能吻合,可以变通为:“列强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扩大侵略(4分)”积极影响: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4分)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2分)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2分)(3)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上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6分)【答案】作为通商口岸,有外商开办的工厂;洋务派兴办的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亦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一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