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3《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1.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害较少B.我国的西北干旱地区不会有洪涝灾害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发。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异常,降水增加,也会出现洪涝灾害。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般不会形成降水。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原因的是()A.冰雪融化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洞解析: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臭氧空洞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御洪灾的是()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2-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如1931年、1954年、1991年以及2003年的全流域性大水,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淮河干流全长1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速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黄河夺淮后,扰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多选)下列措施中,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A.开挖入长江水道B.防止凌汛泛滥C.上游植树造林D.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答案:(1)自然原因: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河流落差小,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③黄河夺淮后,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人为原因:乱垦滥伐,围湖造田。(2)CD我综合我发展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9.(双选)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10.(双选)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A.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B.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C.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D.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11.(双选)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3-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9—11.解析:我国受夏季风影响,5月华南进入雨季,珠江流域进入汛期;6月雨带移至长江流域;7、8月移到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期是北半球的冬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时气温低,是北半球的冬季。黄河在初春融化和初冬结冰时易发生凌汛。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中游水土保持的关键是植树造林、打坝淤地。答案:9.BD10.AC11.AD读下图,完成12—13题。1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可能()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3.使该河流洪水灾害发生几率提高的人类活动是()A.在河流滩上修筑定居点B.跨流域调水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D.迅猛的城市化进程12—13.解析: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会调节河流径流,使其季节变化幅度减小;破坏流域内植被,会使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降低,使地表经济增加。答案:12.A13.A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续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有专家指出,2003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003年10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把2003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据此完成14—15题。14.把2003年渭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是因为()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渭河部分河段成为悬河②三门峡水库防洪能力低,加重了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能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形成地上悬河,同时三门峡水库水位的上升,加重了泥沙淤积。答案:B15.)A.2003年夏季风强盛B.2003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C.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稳定,使梅雨期延长解析:我国大多数洪灾的发生都与夏季风的势力强弱有关。在渭河流域,不会受到台风或者梅雨的影响。答案:A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完成16—19题。-4-16.甲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洞庭湖太湖B.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D.巢湖洞庭湖17.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18.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乙湖泊应主要防止湖水()A.富营养化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D.碱度增加19.根据上题内容,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措施是()①该湖流域内禁用含磷洗涤剂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染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6—19.解析:由湖泊轮廓和注记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甲湖湖面减小,会导致其对长江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乙湖位于我国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地区,可能会产生水体的富营养化。答案:16.A17.D18.A19.A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