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学2013-2014年地理必修3复习材料编写人:元晓庆、李迎审核人:肖森备课组长意见:同意教师寄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第1页教师寄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第2页《地理必修三复习参考》★★★使用说明:①阅读学业水平考试要求。②知识点部分供大家查缺补漏,背诵以课本为标准。③重点是第一三四单元。④利用地图册,读图记忆“位置、分布”。“原因、措施、条件”等注意总结归纳答题要点。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1)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认识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二、知识点复习:1.1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及特点: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2.划分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要素平等)。如:气候区,温度带,地形区,干湿地区,方言区,水田农业区。2.功能区: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由区域的中心和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一般指经济区和工业区,具有核心)如:城市经济区,贸易区,浦东新区,长江流域。三、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举例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青藏高原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差异性任何区域内部都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2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P11、P13表格)淄博中学2013-2014年地理必修3复习材料编写人:元晓庆、李迎审核人:肖森备课组长意见:同意教师寄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第3页教师寄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第4页表1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区域日本英国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500N-600N大陆东岸,北温带岛国西邻大西洋,东临北海,南面英吉利海峡300N-450N大陆东岸,北温带岛国西邻日本海,东临太平洋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影响,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展领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稠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区域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高产园艺作物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1)划分依据: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_400mm_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昆仑山西段、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为边界。(3)三大自然区差异比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地形有平原、丘陵、高原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最高、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低植被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丛水文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内流河为主,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西部属内流区、东南部属外流区农业种植业为主,农耕业发达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密集稀最稀城市多、密集、大少、稀疏、小最少、最稀1.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美国匹兹堡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钢都匹兹堡形成的条件:1、丰富的矿产2、水路交通便利3、开发历史悠久4、农业基础好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出现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等淄博中学2013-2014年地理必修3复习材料编写人:元晓庆、李迎审核人:肖森备课组长意见:同意教师寄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第5页教师寄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第6页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经济整体呈现衰变萎缩状态矛盾加剧人口外迁的原因:推力:1、五大湖区纬度高、气温低,自然条件不好2、工业发展早,资源枯竭、污染加重、地价上涨等问题突出。大量工人失业拉力:1、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发现新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大批移民。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区域经济复苏,产生新的增长活力。走向协调整治的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效益好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治理环境污染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单元了解即可)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理论形成背景核心思想产生结果理论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们认识改造自然能力很低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进而决定人类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适应环境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中心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地伙伴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利、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对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实践的新思维观念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念:既满足__当代人___的需求,又不对__后代人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__生态可持续发展__: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内涵__经济可持续发展__: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公平性原则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代际公平)人与人、国与国间资源分配公平合理(代内公平)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原则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_国际合作_共同性原则制定各国都可接受的全球性_目标和政策_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阶段性原则各国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也有明显差异(发展中国家目标: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目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淄博中学2013-2014年地理必修3复习材料编写人:元晓庆、李迎审核人:肖森备课组长意见:同意教师寄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第7页教师寄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第8页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情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战略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并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稳定战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前提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与发展问题。(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析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以区域为例,根据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2)结合有关资料,说出该区域在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通过分析某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成功经验、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措施,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产业移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入区和调出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二、知识点复习:3.1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这里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②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三、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地理环境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的侵蚀。③降水的不均匀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