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加强概念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板书】一、中国的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阅读图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探究活动:找出我国的旱灾中心,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提示: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培养问题意识,实现能力提升2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读表2.4区域旱灾的特点,学生总结五个地区的灾情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板书: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阅读表2.5明确:①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核心内容包括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②通过对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1)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2)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多发中心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夏季受西南干季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3板书:二、台风灾害板书:1.我国台风灾害严重及原因投影台风路径频率图片读2.32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验证我国台风多发的事实。点拨: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源地在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次数最多、势力最强的一个海区。平均每年有28次台风生成,约占世界台风总数的1/3。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投影:图2.33中国东部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1949~2000年)图2.44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图案例7学生讨论、探究、提问题、解决问题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点拨: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地图的运用第2课时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阅读图2.35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探究活动: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点拨: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学生自学借助地图,巩固区域地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加强对寒潮的理解4温骤降。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阅读:案例8图2.38图2.39图2.40探究活动:结合图文给出的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防治措施。点拨:(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思考: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点拨: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收集资料时,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实例着手,来印证或证明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板书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读图2.36,得出以下结论: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3.损失:华北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不仅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的影响。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点拨: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学生自学为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