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和组成;3.了解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4.了解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5.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三、重点:1.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2.自然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四、课时:三课时五、教学要点:(一)气候资源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普遍存在性;②具有数值特征;③是变化中的资源。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建筑、交通离不开气候资源。(二)、海洋资源1、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目前全球粮食、资源、能源等问题的重要途径;2、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重点讲海洋渔场形成原因;3、海洋矿产与油气开发主要讲: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进程、油气生产过程(首先是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教材中举出了地震波方法;其次是海底油气的开采,这主要通过海上钻井平台进行;最后是海洋油气的输送,一种是船舶运输,包括油船和天然气船,另一种是管道运输,即在油气田和海岸间架设油管和气管);4、海洋可利用空间(海上、海中、海底)及海洋空间利用的领域(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5、了解海洋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6、要让学生知道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三)、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特点:①陆地资源是有限的,②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③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陆地自然资源给人类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是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源泉。(四)、气象灾害1、台风(飓风)的形成、危害及监测与预报;2、暴雨洪涝灾害的产生条件及防御措施;3、干旱的危害及防御;4、寒潮的危害及防御。(五)、地质灾害1、地震的定义、构造、震级大小与能量的关系,世界主要的地震带;2、火山的构造及分类;3、滑坡、泥石流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分布;4、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及防御。六、练习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完全属于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起来的艺术景观是:2A.杭州的山水B.苏州的园林C.哈尔滨的冰雕艺术D.北京的故宫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草地B.天然气C.潮汐能D.野生动物3.下列自然资源没有明显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A.土地B.水C.生物D.矿产4.气候资源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A.气候为农业提供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B.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不再受气候资源的限制C.间作、套种、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反映农业受气候影响越来越小D.一个地区的气候要素,都是农业气候资源5.有关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叙述是:A.气候要素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是还没有得到开发利用B.为了保证抵御暴雨和洪涝,桥涵孔径设计越大越好C.冬季,寒冷的天气也可转变为宝贵的资源D.商业活动不需利用气候资源6.图1为某城市各年平均风向频率统计图(又叫风向玫瑰图)。欲在该城市郊区建一大型水泥厂,宜建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主要是因为:A.水域浅,易于捕捞B.离陆地近,方便渔船进出C.浮游生物繁多D.临海渔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海洋是未来人类“第二生存空间”据此回答8—10题8.有关“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造陆是沿海地区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B.围海造陆不会影响海岸生态系统C.围海造陆是近几年开始利用海洋空间的唯一形式D.荷兰有一半以上的国土是围海造陆得来的9.日本斥巨资200亿日元加固在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一个无人居住的、露出水面不足两米、且即将被海水淹没的小岛的原因是:A.斥巨资以显示其强劲的经济实力B.想在小岛上建一座海上城市C.保持小岛作为本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保持其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D.作为海运中转站10.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2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①海范围为12a海里②享有国家主权的范围为200ba海里③专属经济区范围为200ba海里④专属经济区范围为200b海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回答11—12题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甲乙丙丁NSWE图1海洋陆地ab图23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1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长江口C.辽东湾D.珠江口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国家。回答13—16题13.长江流域洪水的发生频率加快,究其原因有:A.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B.太阳黑子活动频繁C.大气温室效应增强D.森林严重破坏14.下列有关旱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季风较弱的年份,我国往往南涝北旱②干旱是区域性问题③洪涝和干旱是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④防止旱涝只能依靠跨流域调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5.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B.台风常发生在秋冬季C.台风是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台风现象只发生在太平洋上16.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A.夏季和秋季B.秋季和春季C.冬季和春季D.秋季和冬季17.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扩大资源的利用范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围湖造田,大力扩大耕地面积B.排干沼泽,把沼泽变成耕地C.淡化海水,使可用的淡水资源增加D.采伐原始森林,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18.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正确叙述是: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度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C.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海啸、温疫等地质灾害D.没有人类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19.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有:①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②横断山区的泥石流③香港山地中部滑坡④1976年唐山大地震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关于海洋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中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海水运动能源无污染,可再生C.海水运动能量巨大,采能高D.海水运动的能量非常密集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完成21—23题21.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是:A.蝗灾B.干旱灾害C.泥石流D.水灾22.形成高温天气的根本原因是:A.受反气旋系统的的控制B.空调使用日益广泛C.大气中CO2含量增加D.人口密度过大23.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北方很可能出现:A.晴朗温暖天气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天气D.炎热干燥天气424.梅雨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此时,可能给该地区带来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副热带高压B.冷锋天气C.台风D.反气旋25.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滑坡B.火山和泥石流C.火山和滑坡D.滑坡和泥石流综合题(共50分)。26.图3是热带气旋,该气旋中心附近地区风力达12级以上,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称()A.热带风暴B.强热带风暴C.台风D.飓风(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3)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区域,C区域称为。(4)若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台湾海峡时,厦门的风向是,台北的风向是。(5)对此类天气系统的探测主要利用。27.读图4,回答下列下列问题(10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28.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图5)回答(10分)(1)世界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C、D、E三处中的处。结合字母A表示的的含义,说明其原因是。(2)图中字母B表示的含义是。(3)目前寻找和开发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处,锰结核主要分布的地区是。29.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图6),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符号表示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干旱C.泥石流D.台风(2)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快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水利工程C.营造防护林D.建设河流污水治理工程40Km100KmAB图3C图4大陆坡海平面A大陆架海底BCDE图5图65(3)图中A、B两地气候资源共同的优势是()A.水分和光照B.水分和热量C.水分和风能D.光照和热量(4)A、B两地共同短缺的自然资源是(5)造成B地该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30.图7是我国近海地区沿北纬300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0分)(1)填表(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内,每空填一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戊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A.水产养殖与捕捞B.发展林业C.果树栽培D.捕捞生产E.种植业F.放牧(2)该海域有我国著名的渔场,近年来实行休渔期,其主要目的是。(3)若在丙、丁交界处大规模采挖沙石,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DACACACBDDD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DCBBACCD综合题(共50分)26.(每小题2分)(1)C(2)风弱天晴(3)B外围大风区(4)偏北风偏南风(5)气象卫星27.(1)川、滇、黔交界处位于世界上主要地震带上,是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一有暴雨,就促使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4分)(2)泥石流滑坡(2分)(3)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4分)28.(每空2分)(1)C入海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因而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2)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3)CE海洋0500m1000m高度甲乙丙丁戊图7629.(每小题2分)(1)B(2)B(3)D(4)水资源(5)地处大陆内部,降水量少,蒸发量大。30.(1)(每空1分)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戊地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BCEAD(2)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2分)(3)会使海浪、潮汐对海岸的侵蚀破坏加剧,引起海岸向陆地退缩,沿海的土地、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沿海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受损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