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ERP原理基础杨建朝2.1重要概念2.1.1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当一个库存项目的需求不依赖于其他库存项目的需求时,成为独立需求。它是一种不能从上一级需求派生出本级需求的需求类型,即不会发生其他项目的需求对这一个项目的需求产生影响的需求形式。如:物流企业配送的产成品生产企业面向市场提供的产成品这类需求主要受市场等外部随机因素的影响,需求来自客户的订单或来自预测。相关需求(非独立需求):是一种能够从上一级需求项目派生出这一级需求项目的需求类型。它是一种能够从上级需求项目派生出这一需求项目的需求类型。汽车产品结构图物料信息的集成: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产成品——企业市场销售部的业务原材料、配套件——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制造件——生产部门的业务2.1.2时间分割时间分割:就是将连续的时间流划分成一些适当的时间单元,在不同的时间单元反映库存状态数据,按照具体的日期、计划时区准确记录和存储库存状态数据。提前期:物料的加工周期或采购周期,反映各种物料各自开始的日期或下达计划日期会有先有后,即有优先顺序。5交货日1015XABECDORP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物料需求计划基本原理的核心在时间分段基础上,MRPⅡ根据最终项目的需求,自动地计算出构成这些项目的部件、零件以及原材料的相关需求量;由项目的交货期计算出各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日程与外购件的采购日程,包括应生产哪些零部件、生产多少数量、而且还能准确计算出何时下达零部件生产任务、何时交货。2.1.3能力平衡生产计划需求——需求计划供给——能力计划生产计划的每个层次都需要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要进行不同深度的供需平衡,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运用模拟方法加以调整或修订。生产规划生产能力控制的能力计划细能力需求计划粗能力需求计划资源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的层次能力平衡的层次2.2ERP计划的层次性1.第一层次——经营规划企业的计划是从长远规划开始的,这个战略规划层次在ERP系统中称为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生产规划)车间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经营规划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有关政策、企业的高层能力和历史状况、同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经营规划,即对策计划,它包括在未来2~7年内本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及市场定位、预期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年销售额、生产率、生产能力规划、职工队伍建设等。2.第2层次——销售与运作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saleandoperationPanning,SOP)的任务是根据经营规划的目标,确定企业的每一类产品在未来的1-3年内,每年每月生产多少及需要哪些资源等。销售与运作规划的作用是: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制定一个均衡的月产率,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保持稳定生产;控制拖欠量(对MTO)或库存量(对MTS);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依据。注意:①在市场经济以销定产的环境下,生产规划与销售规划常要保持一致,如PC机的生产。②对现货生产(MTS)类型的产品,销售规划和生产规划不一定一致,生产规划在确定月产率时,要考虑已有库存。如果要提高成品库存资金周转次数,年末库存水准要低于年初,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就低于销售规划的预测值,不足部分用消耗库存量来弥补。如制酒业。3.第3层次——主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asterproductionschedule,MPS)以销售与运作规划为依据,按时间段计划企业应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并在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做出平衡。4.第4层次——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MRP)根据主生产计划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交货期,推导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日期,直至导出自制零部件的制造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件的采购订单发放日期,并进行需求资源和可用能力之间的进一步平衡。5.第5层次——车间生产计划车间生产计划(productionactivitycontrol,PAC)是计划的最低层,也是基础层。它根据由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的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工序排产计划。2.3ERP基础数据2.3.1数据的规范与准确性2.3.2数据的类型在ERP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有3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系统实施的成败:数据、人员和组织管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可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的程度将直接影响ERP实施的效果。2.3.2.1静态数据静态数据是指一般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数据,它反映了企业资源的基本属性,是生产活动开始之前要准备的数据,如物料主数据、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供应商基础资料、客户基础资料、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等。2.3.2.2动态数据动态数据是指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数据,它一般随时间而改变,用来反映企业资源变化和运动的过程。此类数据一旦建立,就要随时维护,如库存余额、车间在制品余额、总账余额、未结销售订单、未结采购订单等。2.3.2.3中间数据中间数据是指根据用户对管理工作的需要,由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综合上述静态和动态两类数据,经过运算形成的各种报表。它是一种经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掌握经营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和决策之用。如主生成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都是根据静态和动态数据加工处理后生成的中间信息。货位仓库会计科目成本/利润中心需求信息库存信息供应商/客户信息车间/部门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提前期工作日历物料分类/类型物料号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运行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中间数据2.3.3ERP中主要的基础数据2.3.3.1物料数据主要是静态数据:物料代码与描述数据2.3.3.2能力数据主要是静态数据:工厂日历数据、工作中心数据、生产工艺数据、工序进度数据、产品定额工时数据、工作中心负荷数据、可用资源数据等2.3.3.3库存数据静态数据:仓库代码数据、区域代码数据、货位代码数据、ABC分类码数据、物品领料原因数据、库存操作原因数据、物品财务类别数据、仓库人员资料数据、往来单位资料数据等。动态数据:物料出入库数据、物料库存数据、物品货位库存数据。2.3.3.4销售数据静态数据:客户资料数据、客户分类数据、服务政策数据、服务人员资料、维修服务项目数据、订货方式数据、交货方式数据、退货原因数据、订单或合同终止原因等。动态数据:销售计划数据、销售发票数据、销售订单数据、销售佣金数据、合同数据、发货单数据、售后服务记录数据等。2.3.3.5采购数据静态数据:供应商资料数据、采购员资料数据、交货方式数据、订货方式数据、退货原因数据、供应商分类数据、订单或合同终止原因数据等。动态数据:采购订单数据、采购计划数据、供应商评估数据、收货检验结果数据、收货数据、商品报价数据、请购单数据、采购合同数据、采购退货数据等。2.3.3.6生产数据静态数据:车间代码与描述数据、班组数据、工装夹具数据、工种代码数据、工票类别数据、工人技师资料数据、例外信息数据、工序优先级别数据等。动态数据:生产订单数据、任务优先级别数据、工序作业计划数据、车间用料数据、工票用料数据、产品完工数据、成品与废品数据、工序计件单价数据、人员工时数据等。2.3.3.7财务数据静态数据:详细的会计科目设置数据、凭证类别数据、财务人员资料数据、支票数据、付款条件数据、产品档案数据、地区分类数据、客户与供应商资料数据等。动态数据:会计科目中的所有项目数据均为动态数据2.3.3.8人力资源数据静态数据:人事档案数据、人力资源计划数据、人员基本报酬数据、工作描述数据、岗位或职位责任与待遇数据、工种代码数据、职称或资历数据、住房数据、培训项目数据等。动态数据:培训计划数据、招聘数据、人员动态报酬数据、考勤数据、绩效评估数据、测试结果数据等。2.3.3.9其他数据设备运行统计数据、事故记录数据、维修保养数据、精度检测数据、维修记录数据、设备维修工时定义数据等2.3.4数据的分类与编码数据分类:根据数据所描述对象的某些属性对数据进行归类,分类可以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集中,同时也使不同属性的数据分开,既不相互干扰,又便于统计分析。数据编码:将企业每种数据给予一个固定的代码,代码与数据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3.4.1编码原则唯一性:一个编码对象仅被赋予一个代码。实用性:符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既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对信息编码的需求,又兼顾企业的现状。统一的编码结构:任何对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标识保持不变,所有分类码具有相同的编码结构。标准化:考虑到与外部环境的接轨而尽可能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吻合。便于ERP系统处理:考虑计算机处理的方便与快捷。易用性:尽可能短小,避免字母与数字混合,以提高录入效率。2.3.4.2常用的代码种类顺序码: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如各种票据的编号,都是顺序码。区间码:将顺序码分为若干区段,每一区段代表部分编码对象,如001-100号码代表最终产品编号,101-200半成品编号,200以上代表零部件编号等。层次码:在代码结构中,为实体的每个属性确定一位或几位编码,并排列一定的层次关系,中国目前身份证就是采用这类型编码。助忆码:以纯字符形式编码(英文全称或简称、汉语拼音全拼或字头等)。这类编码常用于程序设计中的字段名、变量名编码,比如材料成本表用CLCB拼音字头表示。混合码:即以字符和数字混合形式编码。混合码是在各类管理中比较常见的另一类编码形式。这种编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不易控制。尾数码:在设计好的代码后,再增加一位,作为代码的组成部分。增加的一位,即为校验位。通过确定一个固定的算法得到并验证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