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总复习第一讲地球、太阳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下面的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体系及主要考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类别: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2.天体系统: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由层次和级别的,如下图所示:(熟练掌握课本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这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运动特征)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统总星系其他恒星体统河外星系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的星球在太阳系中,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比,尤其和泪地行星相比无论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还是自转周期还是公转周期等方面,都没有特别之处,所以称它为普通的星球2.特殊的星球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3.为什么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太阳源源不断地供给地球光照和热量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八行星各行道,互不干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中优越的自身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适量大气演化形成富含氧气的大气圈存在液态的水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体系及主要考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组成紫外光可见光波长范围0.4到0.76微米,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红外线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源源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分布光球层太阳黑子分布在这层,周期为11年太阳大气色球层耀斑和日珥分布在色球层,周期为11年日冕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引起大气中电离层强烈电磁扰动,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产生极光的影响:太阳大气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进入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与大气碰撞出现极光(4)自然灾害:地震和水旱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1、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2、地壳圈层的特点:厚薄不均(平均厚度17千米,大洋壳约6千米,大陆壳约33千米)硅铝层分布不连续,硅镁层分布连续3、地幔圈层的特点: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组成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地核圈层的特点:主要由高温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传播),内核为固态外核物质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5、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6、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7、大气圈的特点:是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基础条件之一垂直空间分三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高;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天气晴朗,适宜飞行);高层大气(电离层能保障无线电短波通信)2000—3000千米为大气圈的上界第二讲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自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体系及主要考点】一、地球自转(一)、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期: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角速度:每小时15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3)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1.地方时(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2)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3)换算: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换算原则:东加西减2、区时(1)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3)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4)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5)北京时间=东8区时=东经120°地方时(三)、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偏转原因: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规律赤道:不偏转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举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二、地球公转(一)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方向:自西向东阿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2)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角速度:1度/天,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3)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线速度:30千米/秒关系:地球运动是公转和自转的叠加,即地球在公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4)自转和黄赤交角:即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公转交角,目前为23度26分。的关系地理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夏至北回归线春分秋分赤道春分冬至南回归线(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理意义: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不断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昼夜长短变化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递减规律: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向两侧依次递减3.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太变化阳高度最大,并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季节变化: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最大,并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季节4.四季的更替时间分布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季节春秋季:属于过渡季节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递减。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5.五带的划分热带:有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带特点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寒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南北极圈以内)三、.本节的知识联系自转昼夜长短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四季的回归运动更替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第三节大气环境[主要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知识扫描]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干洁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空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组成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固体杂质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点原因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80ºC-50ºC-10ºC20ºC温度/ºC20ºC20ºC20ºC5012高度/Km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①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三、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表受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带来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表受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带来大气的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3、现实生活中的热力环流①城市热岛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而形成“城市热岛”。在大气环流较弱时,出现气流在城市上升,郊区下沉,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的热力环流,为“城郊环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城市雨岛”。②山谷风因白天山顶比山谷升温快,导致山顶温度高而气压低,山谷气温低而气压高,使得气流从山谷吹向山顶,称为谷风;夜晚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