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1、天体:恒星(可以发光)、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2、天体系统定义: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3、层次:总星系河外星系4、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是因为它与其他行星有共同特点:同向性(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适宜的大气(原因是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的温度(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液态水;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能量;8、太阳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核聚变,主要是4HHe+E9、太阳大气分层:自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10、太阳活动类型:对应大气分层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11、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12、太阳黑子和耀斑都是太阳活动的标志;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在高伟地区产生极光;与气候或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1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除了南北极点外,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为15度每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公转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近日点(每年七月初通过)最大,远日点(每年一月初通过)最小。16:太阳直射点的光照图:A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C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CDBA15、一轴:地轴两面: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公转平面(黄道平面)三角:地轴和赤道平面的夹角90;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66‘34;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23‘2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17、太阳直射点的轨迹图:18、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19、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自转20、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21、晨昏线的判定: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昏线;2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即: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23、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例如东八区和西五区差13个小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是15的整数倍(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是东经120度,是15度的整8倍);24、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这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东八区的区时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度上的地方时);25、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夏至日D冬至日A春分或C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南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A春分日3月21日前后C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B夏至日6月22日前后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出现极昼(极夜)范围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27、气候上的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8、天文上的四季: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冬季为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季节;29、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在地下33千米的莫霍界面处都增大,在地下2900千米的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减小。30、内部圈层划分为:从里向外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31、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32、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即: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5、风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6、大气环流实例:海陆风(白天海风,夜间陆风);山谷风(白天谷风,夜间山风);城市风即使风从郊区吹向城市。7、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分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冷B高压热A低压高压D低压C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冷却下沉3、热力环流示意图(等压线和等压面图)读图信息:温度AB气压:BADC等压线的变化:高凸低凹;大气的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翩);4、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带地中海气候纬度30—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40—60度的大陆西岸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9、北半球冬夏季海陆气压中心分布及名称:亚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七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一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10、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表示方法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天气实例冷锋阴天、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寒潮、夏季的暴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沙尘暴等暖锋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清明时节雨纷纷等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梅雨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实例气旋低上升北逆南顺辐合阴雨天气台风90°N30°N0°30°S60°S60°N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90°S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反气旋高下沉北顺南逆辐散晴朗天气伏旱、秋高气爽11、全球变暖的成因:主要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增多。危害: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生产;影响水循环;对策: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等;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名称: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其中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水环节是:地表径流。3、海陆间水循环最大的意义在于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更新。4、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5、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6、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7、洋流的分布规律: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上升补偿流处形成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水或逆水)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的污染范围。9、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10、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1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北多南少。1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经济活动规模: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经济活动效益13、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和节流。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只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4、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5、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6、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常发生地震,火山活动。全球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7、断层——岩体相对上升的为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岩体相对下降的为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8、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对交通方式的影响:山区公路优先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或山间盆地对交通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迂回前进9、河流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河谷——流水侵蚀作用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地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低纬高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