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教育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地球公转、自转规律。(5个方面:旋转中心、方向、轨道、速度、周期)形式:提问、填表。旋转中心方向轨道速度周期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赤道平面角速度两极为0;其他约为15°/时一天恒星日:真正周期线速度两极为0;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公转太阳南极上空看-顺时针黄道平面远日点(七月初)速度最慢;近日点(一月初)速度最快;一年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新知识点)(板图)提出问题:地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绕日运动?能否给大家做一下演示?强调重点: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过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这种形式的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板书)。1、黄赤交角的产生(板书):一轴两面三角度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垂直(90°)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斜交(66°3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看P15图1.18解释说明)加速度教育三不变:地轴空间指向;黄赤交角大小;地球运动方向。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定义)。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的位置变化(板书)(P15图1.18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逐步完成板图(如右图)(公转方向、半球、赤道、直射点纬度)课件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FLASH动画)提出问题:通过演示能否说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最北和最南界限?为什么?(1)太阳直射范围:北纬23°26′至南纬23°26′之间。(2)二分二至日形成:(北半球而言)(提问、填表、说明)课件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板图)看图分析,标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各点日期思考:黄赤交角变化时,太阳直射范围、季节会有怎样的变化。总结: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地在南、北纬23°26′的纬线上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回归年(太阳完成一次回归运动,365天5时48分46秒)。我们所用的公历(阳历)一年365天就是由此而来。公历中规定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在二月份加一天),而在400年中又减少3天(凡是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是根据其尾数得来的。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上有了昼夜的分别。由于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交替,关于这一部分我们还将在后面做详细叙述。板书设计: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的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23°26′)地球公转--黄道平面↗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的位置发生变化①太阳直射范围:23°26′N至23°26′S之间。②形成二分二至日(四季)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春→夏→秋→冬赤道→23°26′N→赤道→23°26′S日期直射点纬度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23°26′N秋分9月23日前后23°26′S冬至12月22日前后赤道23026′N23026′SACBDA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