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60分)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完成1~3题。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2.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雪量较大B.气压较高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解析:第1题,南极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区时比东五区快3小时,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第2题,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很小。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111km。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第3题,昆仑站与中山站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高气压中心,接近下沉气流区,风速较小,且深居内陆,降水少。昆仑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较中山站低,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答案:1.C2.C3.D(2011年广东茂名)读下图,回答4~5题。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A.从乙引水到丙B.从丁引水到乙C.从戊引水到甲D.从丁引水到戊解析:第4题,瀑布形成在河谷地区,有陡崖的地点,只有乙地符合。考查等高线的判断,基本地形要能正确认识。第5题,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条件是由高处到低处,甲处海拔800米以上,乙处600米以上,丙处1100米,丁处300米,戊处300~200米之间。只有丁处高于戊处,可行。考查常识性问题,从图中可判断。答案:4.B5.D(2011年浙江文综)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IPF6.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解析:通过观测可知的有溪谷的坡度、溪流的水深和流速、堆积物粒径大小等。而溪谷的蒸发量及台风降雨量在台风过后的实习中无法得知。答案:D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溪谷(山谷),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答案:B(2011年江苏单科)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①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④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9.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答案:A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10.此时北京时间为()A.1时B.2时C.13时D.14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正午12时的经线为105°E,所以北京时间为13时。答案:C11.当OP最长时,该日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解析:OP最长即北半球白昼最长,只有6月22日时才是。答案:B12.当OP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在北京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5°解析:OP最短即全球昼夜平分,由此可得答案。答案:A地球上,晨线和昏线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下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13~14题。13.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A.47°B.23.5°C.94°D.66.5°解析: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即晨线和昏线相接点。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最低纬度为极圈(66.5°),最高纬度为极点(90°),其差值约为23.5°,故选B。答案:B14.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解析:M为晨昏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切点,若为正午,则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刚好出现极夜现象。该时间段应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故选D。答案:D下图是某地夏至日全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5~16题。15.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78°17′N,120°EB.66°34′N,120°EC.78°17′N,116°ED.23°26′N,116°E16.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A.正北升起,正南落下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C.正北升起,正北落下D.正东升起,正西落下解析:第15题,当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是12时,太阳直射120°E23°26′N,正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为66°34′N,该地太阳最低是11°43′,根据太阳高度逐渐递减的规律,该地纬度与66°34′N相差11°43′,且纬度高,即66°34′+11°43′=78°17′,因此选择A。本题难度较大,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6题,该日出现极昼现象,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0时位于正北,太阳高度最低,也就是升起的方位和落下的方位。考查太阳的方位,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答案:15.A16.C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后完成17~18题。17.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10°N,0°B.20°N,0°C.20°N,180°D.10°N,180°18.B点正北333千米处的某点,该日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是()A.3°~37°B.3°~30°C.16°~37°D.16°~42°解析:第17题,全球是同一日期,180°经线既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又是零时经线,太阳直射的是0°经线,曲线ABC是晨昏线,与70°N相切,且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它互余,故太阳直射20°N。因此选择B项。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第18题,B点正北处333千米,纬度相差1度是111千米,某点纬度为73°N,太阳高度最高时为正午,最低为0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最高为37°,太阳高度最低时与70°N相差3度,70°N太阳高度为零,73°N为3度,选择A项。考查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答案:17.B18.A(2011年江苏单科)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题。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1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解析:按当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①②③地的昼长分别是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并且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据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20.(2011年山东基本能力)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C.“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解析:南风促进了小麦的成熟而不是“决定”,A项错误;月球的引力与潮起潮落密切相关,B项正确;天体(日月星辰)绕地球运动周期并不相同,C项错误;南半球北坡暖南坡寒,D项错误。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2011年上海黄浦模拟)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O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3)A地经度是__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5)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解析: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表示O点和70°S纬线切点地方时为0时,A经线为180°,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出现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由上题可知O点地方时为0时;图中的经度差为30度,A点日落,此时地方时为20时,根据夜长公式可以判断为8小时;太阳直射的经度由A点180度经线为20时,计算得出12时的经度为60°E,直射纬度由晨昏线和70°S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20°S;A地为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直射该纬度,为90度,最小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43°08′,一年中相差46°52′。答案:(1)冬至(12月22日)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60(3)180°8(4)60°E20°S(5)46°52′22.(10分)(2010年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解析:(1)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读图中经纬度,结合轮廓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等雪期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凸高为低,说明中部雪期较东西两侧短,即中部地区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联系影响气温的因素,回忆气温高低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按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即可。(2)看清图右下角的图例,结合甲、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的数值,不难得出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雪期长短主要由气温决定,降雪量主要受水汽多少影响。联系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找到差异的原因。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23.(10分)(2011年盐城调研)读图(图1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在图1中作(标)出:①用字母P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②用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③用虚线表示南北极圈。(2)根据图1,在图2中画出:①晨昏线;②用斜线标出夜半球。(3)根据图1,回答①~③题。①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