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目录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5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有一定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形状。2、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区域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3、区域的划分与类型:依据自然、经济和社会不同指标,可以将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4.划分区域的目的:为区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5、三大地形区的自然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植被土壤气候东部季风区海拔较低,平原丘陵广布。河流多自动向西流入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但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湿润,雨热同期。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海拔较高差别明显;主要为高原、山地、盆地;凤城地貌景观广布。多属于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山地冰雪融水形成的径流是重要的水资源。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干旱半干旱气候,风力较强。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高原山地为主。冰川广泛分布,冰雪融水资源丰富,亚洲许多大河发源于此;内外流区兼备;我国湖泊最多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水分条件稍好一些的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主要集中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的地区;湖泊海拔高,分布密集,含盐量高。于东部和南部边缘的山谷地区,高原上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6、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地形平原高山为主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土壤旱地(棕壤、黑土)水田(红壤、水稻土)水文河湖结冰河湖一般不结冰7、在文字资料和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思路如下(1)自然环境差异: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生物、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2)人类活动差异: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地域联系(交通商贸…)、政策、市场、科技、文化、经济自然环境差异分析要点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区)绝对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等)地形地形+地势+地貌植被土壤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或特点水文水体类型+补给类型+内外流区+水量+含沙量+汛期+水量+冰期+凌汛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降水)8、秦淮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1)气候:①气温: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等温线②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2)植被: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3)水文:河流有无冰期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4)土壤: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9、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农业工业交通人口聚落文化教育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工业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通达性好人口集中,聚落稠密文化科技教育发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矿产丰富,工业以采矿业为主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城镇稀少科技教育相对落后;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青藏高寒区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地形崎岖,交通困难人口聚落稀少文化教育落后,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10、三个经济地带的特点比较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区际联系便捷开发历史早,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人口城市密集,思想观念开放,科技教育水平高中部经济地带地处内地,陆地交通或河运较发达地形起伏较为缓和,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多对外开放较晚,经济基础较东部薄弱,思想观念和科技教育相对滞后西部经济地带远离海洋,对外交通不便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和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教育相对落后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依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发展阶段人类活动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人类活动区位选择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采集和狩猎阶段采集和狩猎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极大地依赖地理环境农业社会阶段农业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开始改造地理环境,如栽培植物、驯化禽畜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矿产资源、交通状况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便利的地区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优越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人类对地理环境质量的影响加强2、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依不同发展阶段(1)海洋交通人口分布经济开发航海技术落后的时代难以逾越的障碍大陆内部对海洋资源利用有限今年以来交往频繁的通道向沿海地带集中对海洋资源利用越来越多(2)岛屿交通人口分布经济开发工业化开始前迁移自大陆,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工业化开始后具有海运和港口优势趋向沿海地带经济发展快速随着消费结构和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旅游胜地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早期阶段人们利用改造自然能力低下,稠密水系成为交通阻隔,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大,耕作农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阶段人们利用改造自然能力增强,稠密水系成为船行的便利交通网,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使黏重土壤得以改造和利用。利用水热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发展高产水稻种植,成为全国主要粮食、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工商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比重降低;加之人均耕地少,耕地分散,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让位于其他地区。4、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民居建筑交通方式生活习俗北方地区旱作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等以砖瓦土坯为材料,房顶坡度较小,注重保暖马车、铁路、公路、海运喜食面食、滑雪、溜冰南方地区水作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以砖瓦竹木为材料,房顶坡度较大,注意通风散热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喜食米饭、游泳、赛龙舟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调出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有利于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调入区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保护环境发挥东部经济、技术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沿线会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带动沿途经济发展天然气代替煤炭有利于保护环境2、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三线工程对比大(好)中(一般)小(差)工程量西线中线东线现有条件东线中线西线水质西线中线东线调水量东线中线西线(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调出区减轻洪涝灾害东线:可能造成长江河口海水入侵西线:引起区域气候改变,生态系统变化中线: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调入区改善水资源短缺局面,缓解北方生态环境恶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沿线可能会引起土壤盐渍化引发移民问题3、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不发达地区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发达地区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不发达地区使一些原来的乡村地区变为工业化地区,加重环境污染(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由迁出地转移到迁入地,会减少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不发达地区会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2)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较高,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沟壑纵横2、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地貌形态不稳定(沟壑纵横)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水文河流汛期受暴雨影响,急涨猛落生物植被稀少(植被有抗侵蚀作用,减水排沙效益)土壤黄土广布(颜色一般成灰黄色,颗粒细小成粉砂颗粒状,结构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垂直节理)3、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4、水土流失的危害地形地貌:沟壑纵横气候气候干燥水文泥沙淤积生物减少土壤土壤肥力下降5、治理措施措施功能原则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减缓水流速度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拦蓄泥沙,保持水土打坝淤地沟谷打坝修建梯田改编坡面水流方向,降低水流速度,有效控制坡蚀。缓坡修梯田(≤25°)耕作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1、荒漠化含义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但过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生产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是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区。3、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1)自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灌溉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其他:修建窑洞、开矿…破坏森林和草原地壳抗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破坏植被新物源泥沙入河开挖地面排弃土石滩地开矿开矿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西北地区:水汽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内流河,水量小,植被少)4、荒漠化的危害(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都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造成气候恶化,污染空气,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人体健康。(3)生产危害: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5、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次生盐渍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措施地区(位置)具体方法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工程措施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流经美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