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校网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人口再生产(狭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从人口数量方面考察人口变动过程]数量变化人口发展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素质提高基本内容(基础)内容结构改变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即出生率减死亡率。按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以划分人口再生产类型:(Ⅰ)原始型: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这一类型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如非洲的布顺曼民族](Ⅱ)传统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津巴布韦、拉美的多米尼加](Ⅲ)过渡型: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多为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Ⅳ)现代型:新技术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趋于低增长或零增长,还出现负增长)。[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的德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问:为什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答: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会直接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从而导致死亡率下降。问: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家庭中去?答:因为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人口的出生、死亡及其他变动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家庭性质、规模、结构都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Ⅰ)发达国家或地区:处于“三低”的“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为负增长;日本自然增长率降到0.2%的低水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自然增长率稍高。(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其他国家、非洲国家是“过渡型”的典型。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人口再生产正在或者已经入“现代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现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北美指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欧洲的死亡率高[因为人口老龄化]一些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是因为三个指标是分别计算的,各自在计算时小数位四舍五入造成的。区原始型:高高低人口增长缓慢,因死亡率太高,人平均寿命短别现代型:低低低人口增长缓慢,因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人平均寿命长—1—§1.2人口数量与环境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选校网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从全球范围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生育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妇女)数之比。生育率联系:生育率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生育率水平高,则出生率也高,反之则低。与区别: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出生率全体人口的关系。[生育率出生率](Ⅰ)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的社会环境因素。(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的子女数越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数少,农村多)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农村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途径:提高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妇女受教育程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Ⅱ)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自然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气候、水、土壤等较为明显。(直接的与水土因素有关,如克山病[缺硒]、恶性肿瘤、氟骨症[氟多,多发生在干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发生在内陆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间接的与气候因素有关,疟疾[发生在湿热多雨季节,由于疟蚊的大量繁殖,传播疾病],乙脑[冬秋季节])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雹等]使受灾地区死亡率大幅度上升。(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造成约24万人死亡。环境污染也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癌症死亡率也高。美国洛杉矶是第一个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城市。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少,生活空间狭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过渡,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活动,一方面使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进一步加剧,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使得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大为扩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排污量剧增。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既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法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比得出结论:发达国家人少且增长慢但污染严重所以不能说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污染程度就轻。某地人口多且增长快其环境污染不一定严重,反之也不一定轻。—2—先进的科技当然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但是技术能不能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先进技术能不能被掌握并应用到改善环境中,这些都是问题,况且技术发展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1.3环境人口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下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1,利用本地○4资源及其他○4资源○2和智力、技术○2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3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选校网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1应指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内涵,具有不确定性;○2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3生活水平也是制约因素;○4如研究某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家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资源和技术。制约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Ⅰ)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不资源总数不定制环资源基础千里稳定一同科技水平变化约不境相定历因确人对技术水平稳定历史素定口确史时交流程度变化不性容定阶期消费水平变化定量性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段研究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1.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2.有利于人们了解各种环境问题;3.促使人类自觉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Ⅱ)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Ⅲ)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缺点: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乐观者认为: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缺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对一些](Ⅳ)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现已经超过13亿。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从人口与可耕地关系来看,我国位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1/3。从人口与淡水关系来看,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3—§1.4人口素质与环境人口素质: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包括:○1人口身体素质(基础)○2科学文化素质(核心)○3思想道德素质(灵魂)一.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人口身体素质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首先,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势、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素]其次,人口的身体素质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Ⅰ)原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地形、气温、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选校网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与其对死亡率的影响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就是对死亡率的影响。[缺硒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硒过剩产生地方性硒中毒,导致脱发、脱甲和某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碘异常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放射线高易引起畸形胎儿](Ⅱ)次生环境因素: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来讨论环境污染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物理:交通、电信业[放射性污染]的发展——噪声和微波辐射污染[以交通和工业噪声为主的城市噪声污染]——对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化学:化学性添加剂[黄曲霉素(致癌性最强功能的物质)、亚硝基化合物、防腐剂、抗氧化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烟草中的烟雾,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有致病变、致癌变作用。生物:垃圾、废弃物中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污染,通过饮食传播疾病,在一定气候条件下发生作用。[蚊子——疟疾、乙型脑炎]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人口素质的高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有着特殊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人口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