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报告(一)宏观分析1.了解教材的时代背景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节首先要学习的内容。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2改革开放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的差异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在本教材中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材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区域对比,突出了区域对比的思维方法和区域地图的阅读技能,运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比研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教材以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性为主题,选取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案例进行对比,设置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对比角度,具体对比了这些条件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类活动的具体差异。如下表格对比: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条件水稻土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较丰富的石油生产活动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为主发展重工业,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3现代农业的兴起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和改造的能力增强,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即是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在本节内容中,以某区域,即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点在于阐述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同样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2.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概念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实例开发早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社会工商业的发展3.资料储备分析1分析地理教材的主要外部联系对象一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包括发生在现时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各方面知识,如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二则是与初中地理教材的联系,包括重叠与加深等。本节内容是初中教材中南北方的差异对比的深化或进一步了解。2进一步分析该教材与各外联对象之间的关系.本教材中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理解到现实生活中南北方民居的差异的原因。3根据需要补充材料的范围去寻找并确定这些材料的来源。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时,可以以楼兰地区的变迁来导入,让同学们借以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阶段。该补充材料可从图书馆中地理有关书籍中查阅。(二)微观分析1.划分教学因子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差异(2)气候条件差异(3)土地条件差异(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概念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实例开发早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社会工商业的发展含义特点自然要素经济区域社会季风区自然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经济区非季风区划分文化区青藏高原区行政区综合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臧以东。深居内陆,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大部分中国西南部地形和地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文特征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多数为内流河,湖泊以咸水为主,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形式。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植被和土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有大量的农作物和人工林植被,森林植被发育土壤从东到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和戈壁。土壤层稀薄,有机质含量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丛和山谷森林。冻土3.分析教材表述形式间的联系1课文系统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大框题: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文从“区域”出发,开门见章地从区域的含义、特征、要素、划分等知识点入手,先引导学生认知区域;从中,教师也能进一步拓宽视野,进一步引入知识点(如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区,自然分区中分成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等),为下文例子(长江三角洲平原及松嫩平原)知识点的开展作铺垫。(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课文很好地采用了长江三角洲平原及松嫩平原作为实例,并将两大平原的各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一目了然地学习。(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中主要以区域的发展阶段,即区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农业社会地理环境及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为基础,展开分析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此,课文再次使用“长江三角洲平原”一例作为实例,上下文连接顺畅。这样的连接,既能让学生复习已学内容,也方便了教师课堂上的指导,使教师能更方便快捷地从原有的基础上扩展,让学生快壤低。广区域特征形成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速接受新知识。2图像系统(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采用了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小部分区域地图、松嫩平原的小部分区域地图以及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2)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小部分区域地图及松嫩平原的小部分区域地图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结合实例讲解时使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图文分析,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3)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则能在教师讲解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时更加生动具体,帮助避免生硬虚拟化。3活动(作业)系统(1)在活动中,课文给出一个新的例题,然而,例题却与课文实例息息相关。这样,在学完课文主要知识点及相关实例后,学生能在活动中加以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使得教师的教学更为完善。(2)作业的布置则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1根据课文内容,在外部联系中可选用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展开述说: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还把变化(2)划分依据: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2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东部季风区(4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0%)青藏高寒区(25%)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3000mm等高线(三山)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青藏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植被(土壤)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荒漠、草甸地形多平原,丘陵多高原、盆地高原、冰川水文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小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外力作用流水沉淀作用风力作用显著冰蚀作用明显内部分异的主要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干湿度(随距海距离大小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分析和加强教学因子的外部联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还可以在揭示教学因子与外部联系知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组织起更为完善、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5、分析知识教育功能层次结构:概念长江三角洲区域特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实例开发早期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社会工商业的发展重点:1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征,重点掌握划分区域的依据和区域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区域划分的实例2分析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说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划分依据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划分依据: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绘制表格归纳分析南北差异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南方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农作物小麦、棉花、五谷杂粮水稻、茶叶、蚕丝等水果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柚子、菠萝、芒果、猕猴桃、榴莲等难点:1由东部季风区的知识点内容,借助地图,列表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差异。要素自然区东部季风区(45%)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30%)青藏高寒区(25%)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3000mm等高线(三山)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青藏高原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植被(土壤)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荒漠、草甸地形多平原,丘陵多高原、盆地高原、冰川水文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小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外力作用流水沉淀作用风力作用显著冰蚀作用明显内部分异的主要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干湿度(随距海距离大小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2依据课本和地图信息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发展的影响;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对不用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北纬43°~48°,东北地区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条件水稻土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较丰富的石油生产活动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为主发展重工业,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6、分析能力发展功能1学习表述区域的概念和特点这一教学因子,可以有助学生形成抽象意识,发挥联想,帮助提高记忆力;2学习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这一教学因子,就可以发展学生使用地图的识图能力、记忆地形名称与空间位置的能力;3学习结合课本、地图亲自动手列表格,归纳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点这一教学因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4翻阅地图查看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说出其经纬度范围,进而推导出其是否位于季风区这一教学因子,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扩散思维。7、分析思想教育功能1绘制表格归纳分析南北差异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使学生明白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南北跨度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教导学生要节约粮食,爱护自然环境。2学生通过分小组讨论地理环境的差异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区域发展的影响能教导学生团结友爱,共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