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后活页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图示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及读图能力。第1题,图中横坐标中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为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两个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相对提高。答案:1.A2.D(2010年陕西宝鸡适应性训练)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3~5题。3.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源不断消耗,就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增加。4.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解析:选A。Ⅰ模式人口数未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Ⅱ环境人口容量没有明显下降。5.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面解决环境问题的四种思路,最恰当的是()2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道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乎自然解析:选A。治理环境、发展经济应同步进行。(2010年临川一中质检)下图表示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三项指标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示意图,其中a点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相关情况,b点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相关情况。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6~8题。6.根据图上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数据有降低趋势的是()A.粮食总产量B.人均粮食占有量C.耕地面积D.粮食单产7.下列关于西部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说法,合理的是()A.决定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重要指标是现实人口数量B.目前,该地区人口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C.根据对第6题的相关判断,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粮食单产的提高,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会不断提高D.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8.根据该地区的现实情况,对未来5年的发展,有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请根据您对上图种种相关信息的理解和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了解,判断下列建议可行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B.现有工业逐步向以技术导向型为主的方向调整升级C.向西部该地区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同时带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D.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解析:由图可知,从70年代到90年代,此地区的人口数量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粮食单产有所降低,因人口数量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有增加的趋势。环境承载力不同于环境容量,它是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多用于研究某一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承载力也会相应提高。答案:6.D7.D8.D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9~11题。9.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它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10.有关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3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永远很小11.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变大B.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应该为自发迁移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很低D.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解析:西北地区虽然面积广大,但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短缺,所以环境承载力很小。在各种因素中,水资源的缺乏在西北尤其严重,成为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西北地区人口容量小,人口合理容量更小,这和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关系,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节水技术的改进,西北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会永远很小。西部大开发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也会相应地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升人口素质;经济的发展会吸引一部分人自发迁移到经济较发达地区。答案:9.B10.C11.C二、综合题12.图中的“黑河——腾冲”一线,也叫“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界线,该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是。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是。(2)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发生?解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我国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西北部,人口东南多、西北少。②东南部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优于西北部;社会经济条件(经济、科技、交通、开放程度)方面,东南部优于西北部。③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开发不当易引发环境问题,从而会降低环境承载力。答案:(1)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人口多;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耕地面积少,能养育的人口少东部距海近,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科技发达;西部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对外开放程度低,经济科技落后,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2)主要防止由于开发而导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13.结合下面两表及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耕地森林面积淡水(平均)0.1公顷0.1公顷2000m3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4人口面积耕地森林面积年径流总量(有效)6200万22万km28万km27.5万km25105亿m3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将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而减少8000km2,水资源因外调将减少25亿m3,新造林面积1万km2。(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森林面积,淡水。(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资源因素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是。(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资源是,但对这种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答案:(1)0.13公顷/人0.12公顷/人8234m3/人·年(2)耕地①在工业、城市等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质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3)淡水要调整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并防止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