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点解读(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3考点解读三个版本教材所选案例比较:说明人教鲁教湘教区域含义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甘肃省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高山地区区域差异长三角和松嫩平原日本和英国中国三大自然区长江流域不同区域差异三大经济地带(西部大开发)、南、北方差异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匹兹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美国人口迁移)、大庆匹兹堡、东北老工业基地、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上海产业转移东亚珠江三角洲我国(台湾、广东、珠江三角洲)资源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区域环境问题与治理西北地区荒漠化萨赫勒地区亚马孙热带雨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流域开发田纳西河流域长江流域田纳西河流域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山西能源基地鲁尔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鲁尔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故其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鲁教]: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湘教]: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之间是联系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人教]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鲁教]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纬度位置中纬度中纬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侧岛国亚欧大陆西侧岛国地形崎岖,山地、丘陵为主丘陵、平原、高原、低山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多雨,此特点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急,不利航行,水能丰富河网较密,大多有运河相连,利于航行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后来居上工业化最早传统工业布局多为“临海型”多为“资源型”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更高[鲁教]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丘陵为主内陆高原、盆地高原气候湿润、半湿润三类季风干旱半干旱温草温沙高原气候植被、土壤森林土、耕作土草原、荒漠高寒草原、寒漠、冻土水文水网密、流量丰咸水湖、季节河咸水湖很多农业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河谷农业游牧业人口密集稀最稀城市多、密、大少、稀、小最少、最稀[湘教]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鲁教]以匹兹堡为例(美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的形成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区域经济的衰退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相当于鲁尔区的整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交通;治理环境污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开放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接续产业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人教]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鲁教、湘教]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促进了经济发展,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工业化地区,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人口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人地矛盾、重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②伴随着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南水北调工程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北方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半湿润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不丰富;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缺水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3.方案东线:①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②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现有河道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少;缺点: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运行费用高。中线方案:①路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二期),出丹江口水库(一期),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②评价:优点:可以自流、水质好;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西线:①路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②评价:优点:既可缓解华北缺水,也可缓解西北缺水;缺点:工程浩大。4.深远影响①社会效益:可以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可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③生态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5、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①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②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③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④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⑤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二)西气东输工程1.路线:它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在陕西省靖边与陕北气田连接,在贯穿黄河后,经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达上海。2.影响:(1)有利影响:对东部: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东部的环境状况。对西部: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2)不利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输气管道经过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而要求在施工中十分注意对当地环境的保护。(三)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南部:将乌江、澜沧江和红水河的水电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中部: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北部:将黄河中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四)青藏铁路从西宁到拉萨,2006年7月通车的是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面临的三大难题: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意义:促进青藏地区资源的开发(如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内地与青藏地区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人教、湘教]西北地区荒漠化1、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荒漠化的防治: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人教]南美热带雨林的保护1、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2、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背景):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③商业性伐木④开辟大型农牧场3、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②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③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④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