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古城一中学科:地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主干知识(1)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以及的出现等密切相关。(2)城市生产的基本前提是。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主干知识(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转化为人口,[来源:学科网]地区转化为地区,活动转化为活动的过程。城市化主要表现为。通常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2)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3)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随后出现在和等发达国家。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时间主要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产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提高。2、表格填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知识点三:城市化及其特点1.产生资源、生态问题: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减少;水资源短缺,有些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下沉、恶化等生态问题。2.产生环境问题:导致污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产生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来源:Zxxk.Com]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2.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学法指导:通过讲授、看图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问题:1、你能解释城市是怎么起源的吗?2、表格填写:阅读教材文字,思考并填写下表: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表格填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读教材图2-1-7“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2)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带来什么影响?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合作探究1.城市中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哪些问题?2.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的时髦做法。大树移植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争议。你认为此举有何弊端?三、总结反思时间主要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产业革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当堂检测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农田为水泥、柏油等硬化路面所取代,地表植被减少,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雨水下渗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第(1)题,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硬化路面阻隔了雨水下渗。[来源:学#科#网]答案:(1)D(2)C课后练习与提高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3题1.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来源:学§科§网]A.3.1℃T3.9℃B.2.5℃T3.5℃C.1.7℃T2.O℃D.2.9℃T3.0℃2.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①人口集中②工业发达③汽车数量多④建筑物密集A.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在夏季A、B、C、D四个地点降水量可能稍多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2004年7月中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答下列4-5题。4.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_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5.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①环境质量②交通堵塞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④排水不畅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7.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8.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来源:Z+xx+k.Com]9.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下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10.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C.中心区农贸产品供不应求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问题1、(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社会分工(3)社会组织的出现问题2知识点二:城市化及其特点问题1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知识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表导读时间主要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1)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比居民区稍低。(2)从城市下垫面特性、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方面分析。(3)消极影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引起城市热力环流;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积极影响: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措施:增加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环流圈外。合作探究2.技术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容易对原生长地生态造成破坏;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环境问题。变式训练C课后练习与提高1.D2..D3.C解析:第一题考查两地的温度差的最大值的计算,由于两地都不在等值线上,所以他的温度因该是一个范围,顾差值也是一个范围,可以取得最大值。第二题,考查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由于人多,人类活动多,会导致气温比郊区高,所以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近地面的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4.B5.C6.A7.C8.B解析:第4题可通过读图得出答案,日本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约25%,其他国家远远不及;第5题通过读图也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不高,应加快发展.9.D10.B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