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龙泉一中孙文群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高考成绩的60分甚至有更高的趋势。在平日教学中,作文教学花去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2003年11月份,我们高二段语文教师曾向200名学生作了关于“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你对作文教学有何建议?”的问卷调查,结果有5%的同学“喜欢”,10%的同学无所谓喜不喜欢,85%的同学回答“不喜欢”。归结其不喜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1)生活枯燥,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写;(2)面对话题,即使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下手;(3)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却“面目可憎”。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1)学生对生活关心不够,体验生活不深入,直接生活积累贫乏;(2)阅读较少,从阅读中所吸收的营养更少,间接积累少;(3)写作手法和技巧、语言运用能力未能过关。绝大多数的学生建议教师(1)帮助他们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写作素材的搜集方法;(2)帮助解决“有米不会炊”的窘迫——写作素材的应用技巧。(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内外的一切资源,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鉴于此,2004年3月开始,我们高二段的4位语文教师开始了关于“高中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各位课题组教师在平日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写作资源,引进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和手法,巧用手头占有的写作资源,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二、课题研究内容与过程(一)调查摸底阶段。1、课题研究前期,主要利用座谈会形式,了解学生的作文心态。2004年2月,开学伊始,我们召开了高二部分同学座谈会。会上,同学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也很心急于自己的作文现状,都急切于作文的提高,只是苦于作文之路“漫漫”且“茫茫”——学生的写作动机明确而强烈,这为后续的作文指导与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2、课题研究开始,2004年4月——5月,我们课题组成员主要对我们高二段的学生同时还对高一和高三学生(因为这是我们学生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视野,为写作资源的开发提供路径和方向。A、调查结果与分析说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在我校三个年级组发放了400份问卷,收回了400份,其中在高二发了200份,高一和高三分别发2了100份。整理统计后得到以下结果:调查问题:★你觉得中学生应该阅读吗?A、应该86%B、不应该0%C、随便14%★你喜欢课外阅读吗?A、喜欢60%B、一般36%C、不喜欢4%★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A、支持51%B、反对15%C、任你自己34%(说明:理科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文科班,理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25%;文科班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80%;所有课任老师中,被调查学生中普遍认为文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最高,达到100%。重点班的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高一高二的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的课任老师,随着年级的递增,课任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课任老师中除语文老师外其他课任老师态度几乎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和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复习资料,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如何?A、支持42%B、反对12%C、任你自己46%(说明:理科班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大低于文科班学生的家长,理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15%;文科班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大约为75%;重点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率略低于普通班的学生家长;高一高二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高于高三学生的学生家长;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支持率越呈递减趋势;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的态度与学校课任老师态度几乎惊人的一致,学生只能看看作文书刊,其他书刊一律不能看。甚至有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有些家长连电视上的新闻都不让看,更不用提课外书了。)★你通过何种途径取得课外书的?A、亲自去找62%B、同学介绍33%C、老师介绍15%(说明:座谈会上许多同学反映,除语文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除学习辅导资料以外的课外读物外,其他老师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偶尔推荐一两回,也只是教辅资料)★你喜爱哪一类的课外书刊?A、文学52%B、娱乐33%C、武侠15%★你阅读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A、课外52%B、一有时间就看(包括上课)16%C、学习之后32%★你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是A、通读71%B、精读24%C、边读边玩5%★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无帮助?A、有帮助70%B、没有帮助20%C、妨碍学习提高10%②、经过对一些同学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举行座谈会,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觉得应该进行课外阅读,有少部分同学对课外阅读不在意。但是,值得深思的是:有30%学生的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帮助甚至妨碍学习。不喜欢阅读的同学只占少数,这说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课外也是支持的比例高与不赞成和反对的比例。那么为什么同学们总是整天捧着课本、试卷、参考资料不放呢?同学们在调查问卷上填的多数同学喜爱文学作品,阅读时间在课外。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同学习在上课看武侠小说、娱乐新闻呢?有的班主任以及课任老师在班上说,不许带其他(除教科书及其资料)的书进教室,发现一本没收一本。还有同学在座谈会上反映:有些老师说,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就是读好课本上的东西。看什么课外书,3课本上的东西都学不好,不许看课外书。B、调查启示通过这次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基本了解学生的主要精力和主要任务放课本课内的学习,尽管有很多学生有阅读的愿望,知道阅读的重要,但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他们很少有闲暇进行课外阅读,这对我们语文科特别是写作教学来说绝对不是好事!缺乏课外阅读,视野就窄,见识不广,知识的积淀少,怎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呢!了解了学生阅读现状,也清楚了学生写作无话可说,干巴空洞的缘由。这为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如何开展写作教学工作,拓宽学生写作思路,开发学生写作资源指明了方向。(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搜集作文素材资源阶段。写作素材资源,从获取方式与途径来区分,可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和间接生活资源。直接生活资源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感悟便可直接获得的生活内容及体验;间接生活资源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书籍、报刊等媒上所获得的生活内容及他人对生活的体验。直接写作资源至少包括:学校生活资源、家庭生活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精神生活(内心世界)资源。间接生活资源至少包括:课内阅读(语文课本及其他学科课本或教材)、课外阅读。其中课外阅读可分为校内(图书馆、阅览室、报栏、黑板报等)、校外(图书资料、街道文化)、网络资源等。应该说生活无处不资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为使他们对作文资源能“一览无余”。于是,我们把作文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教材资源和情感资源四类,使学生有章可寻,有路可走,搜集方便。让每个学生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作文素材资料库。A、自然资源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大自然是丰厚、博大、无私、绚丽多彩的。思接千载,.那悠悠远远的飘渺的云,使同学们联想到远方的游子回归的身影,联想到祖国的统一大业;那蓊蓊郁郁苍翠的树,使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旺盛;还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宏大背景中所展示的生命的壮美,以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阐释的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永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认真思索,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并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把自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无限契机,并在与自然的心灵碰撞中绽放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写出立意深远的习作来。欧阳修《秋声赋》、峻青的《秋色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很好的典范。B、社会资源学生学习紧张,观察了解社会和深入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而且他们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空间只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4线。因此,有些学生写作的时候取材的范围不广,视野不宽,总是写一些学校琐事,内容老套,既缺乏可读性,立意也难深刻。但身处社会之中,一个学生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隔离呢!再仔细想想,学生难道真的没有时间了解社会?平时看报纸,听新闻,上网,不正是了解这个社会的好时候?课余三五成群谈天论地时,不正是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的时候?所以,我们建议学生暑假期间天天坚持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国际观察”等央台品牌节目,学会关注社会,从各国大选到伊拉克战争,从奥运风云到西部大开发,从教育改革到法制建设,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人物,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及身边发生的事件有敏锐的感觉,能及时发现其社会意义和影响,灌输学生一种为人的责任感,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能纵观古今中外,笑谈天下风云。C、教材资源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研中,高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首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就文章的内容看,学生能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我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暑假,把多年来课文后要求背诵的,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和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作文素材库”中,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样以后写作的时候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了。去年高考中很多优秀作文,就是运用大量的诗文佳句,让文章满口生香,诗意盎然而获得满分和高分的。其次,应学会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作文中。生动的历史故事、广博的地理知识、丰富的电脑世界,甚至深奥的理化知识,都能成为作文“入味之药”。D、情感资源雨果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真的是辽阔无比,深邃无比,璀璨无比。它是千百年来从大作家到普通百姓说不尽、写不完的永久题材。欣喜若狂,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杜甫正是沉浸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巨大惊喜中,才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佳句。悲痛欲绝,是写作的情绪,也是写作的内容:鲁迅正是“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才得以把“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刘和珍君的灵前。心灵是最阔大的,心灵也应该是最自由的。环境的局促,也不应该妨碍心灵的驰骋,也不妨碍审视心灵,记录心灵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