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地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中必修二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世界70亿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2.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体趋势:不断增长3.自然增长率大到小排列:非洲、南美、亚洲、大洋、北美、欧洲4.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大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美国、巴西、尼日利亚、俄罗斯(中孟日两印巴为亚洲国家)5.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小于1%)丛书:p1、2、3拓展延伸课本p7: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2.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二战后,国际迁移新特点: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两阶段:a.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进行b.20世纪80年代至今,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口迁移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明显变化(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a.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变化b.经济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是主要因素c.政治、文化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是主要因素(课本p10)4.丛书p6A.人口迁移的作用(3点)B.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C.名工潮形成的原因、影响5.人口迁移方向: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德国西部、南部(阳光地带)东部北部西部南部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极限值):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故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尺度2.环境人口容量(最佳值)的大小受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人口生活文化消费水平制约(负相关)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方式,保障健康生活水平,同时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前提的前提下,最适宜的人口数量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课本p13(3点)“一方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2.集聚效应: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用地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3.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无明显界限)4.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城市空间的40—60%5.丛书p20、21城市功能区的比较6.商业区及工业区的分布:a.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成点状或条带状分布(特)大城市还会形成特殊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b.工业区由于生产过程有大量的运输需求,所以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7.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分为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见课本p21)经济是主要影响因素8.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决定了土地的利用类型。交通便捷程度和离市中心的远近决定了租金的高低(课本p22丛书p24)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变化。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为降成本、保环境,市区工厂纷纷外迁。10.合理的布局: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要有便捷的交通相连,排放废水、废气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居住区和工业区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依据,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见p25阅读)2.A.一城市的服务职能包括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范围不确定)B.不同等级城市提供服务的种类及范围不同,同级别城市服务种类、范围相对应,大城市种类多范围大,小城市相反C.在同一地域内,城市的空间分布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不同:等级高城市数目少,城市相距较远;等级小的城市则相反。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呈六边形分布(见课本p28)4.城市的发展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如靠资源得以发展的城市(玉门、大庆—石油攀枝花、枣庄—煤炭),靠交通得以发展的城市(扬州、株洲——多条铁路线交汇)第三节城市化1.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叫做城3市化。即城市化的三个标志: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乡村变为城镇2.3.世界城市化进程(见丛书p32课本p32、33):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左右,大多进入后期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在30%左右,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我国在50%左右。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推力:指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收入低且社会服务短缺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4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与弊(见丛书p32或课本p36)5.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未来城市发展理念:以人为本B~~~发展目标:提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C.具体措施:a.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是城市景观经可能的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c.合理规划城市d.建设卫星城,分散大城市职能6.逆城市化:见丛书p3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的区位: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因素间的联系。实质是决策者对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水源B.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实例见课本p44地中海地区农业的选择)丛书p46部分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举例3.农业地域: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模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点(不同地域类型见后总结)4.课本p45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墨累—达令盆地(仔细看课本,很典型)丛书p45学习过程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5.丛书p41拓展延伸2小范围地区区位选择的原则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南、东南亚地区,记住5是季风气候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a.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便于灌溉b.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少c.地势平坦以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为主d.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e.人们有食用稻米的爱好〈2〉.季风水田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其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奔西北的则是国营,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美国是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A.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B.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开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地广人稀、市场开阔、交通运输便利致使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致使生产率高,农业科技先进致使产量高(自然条件是基础,地广人稀提供可能,科技提供保障)〈2〉.课本p50案例3地区生产专门化高度现代化做法: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和高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记得看图3.15农业的分布,“北为春小麦南为冬小麦”)3.丛书p49拓展延伸三河谷、绿洲、灌溉、坝子、基塘农业的分布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其中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以牧羊为主。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潘帕斯草原的畜牧业因其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1〉.课本p51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A区位优势: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的优良草场之一b.地广人稀,且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c.距海港近促进牧场的商品性经营粗放的自给自足放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B.做法:围栏放划区放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使牧场不退化;饲养良种牛,加强培育良种牛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2〉加强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完全可以凭借其优质的草场以及地广人稀的特点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52活动2.乳畜业(切记不是畜牧业)——随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生产对象是奶牛,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紧邻消费市场,属于城郊型农业(包括乳蓄业、花卉业、蔬菜业等),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3.课本p53活动〈2〉.西欧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所以有很大的需求4.西欧乳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常年温和多雨(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利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不利于粮食的生产65.西欧乳畜业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气候:气候不同草场质量不同西欧以奶牛为主,潘帕斯以肉牛为主西欧乳畜业接近市场,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远离市场,对交通条件依赖较大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种小麦养羊、我国珠三角基塘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亚洲季风区※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乌克兰、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美、阿、澳、南非※乳畜业:北美五大湖沿岸、西欧、中欧、新西兰、澳大利亚热带种植园农业:中美洲、非洲(刚果盆地)热带迁移农业: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游牧业:我国西北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不等同于降水)等社会经济因素:政策、科技、原料、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2.经济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Ⅰ选择原则: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做到利益最大化Ⅱ主导区位因素:工业类型工业特点区位选择原则主导因素部门实例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的产业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场等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的产业靠近市场市场啤酒厂、家具制造厂、印刷厂、炼油厂、石油加工场等动力导向型需消耗大量能量的产业接近动力产地或市场能源各种冶炼厂劳动力导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劳动力成本电子装配厂、服装、包带、制鞋、制伞厂等技术导向型高技术要求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知识和技术飞机、电子、集成电路、精密仪器高档时装的研发与制造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料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因素在增强劳动力数量在减少,素质影响在提高信息网络的通达度日益重要4.课本p59案例——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见丛书p62)7项目鞍钢宝钢建厂时间较早较晚工人数量50万3万工人文化程度初中为主高中为主原料(铁矿石)来源当地供应(鞍山铁矿)巴西、印度、澳大利亚能源(煤炭)来源早期:抚顺本溪现在:山西黑龙江等地安徽淮南山西等地市场沈阳长春大连等上海及其周围工业城市群主导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市场、交通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巨型运矿船的出现,使原料运输费用大大降低,可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从而降低成本。(课本p60活动2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迁移的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