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教师165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4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等8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194人,硕士研究生900人,全日制本科生3187人。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3项、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4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横向科技开发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6项。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学科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材料研究与测试国家级检测实验室、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面向本科教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均取得国家级立项建设资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基础宽厚、适应面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新材料研究开发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掌握材料学科必要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具备材料的研究、测试和开发能力,受到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训练。自2006年起,本专业设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并设有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等若干方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国防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水泥与胶凝材料及其制品、玻璃与非晶态材料、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C、机械设计基础B、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学生毕业后可到水泥与胶凝材料、玻璃与非晶态材料、结构陶瓷等科研与生产企业从事研2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路桥、基础设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试验和检测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工基础、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艺、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学生毕业后可到材料、化工、轻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科学研究、材料设计、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技术,并具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开发新型复合材料及产品的能力。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工程力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化工基础、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材料物理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材料的基础理论、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及材料应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制备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主要课程:大学物理B、理论力学、理论物理、近代光学、电磁场理论、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Ⅱ)、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结构缺陷、材料合成与加工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国防、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材料化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熟悉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原理和技术,能够从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及材料制备、改性的最新技术,掌握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具备运用化学、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领。3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计算化学、材料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原理及应用、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与加工、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材料腐蚀与防护、表面与界面化学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电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是材料科学、机电工程、计算机应用及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术、模具技术、成型机械及成型过程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材料、CAD/CAM基础、测试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企事业单位、公司或大专院校从事研究、开发、教学、管理工作。2009年各专业毕业学生人数专业学科方向人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水泥、玻璃、陶瓷223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42金属材料工程73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试点班)32材料化学70材料物理6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79复合材料与工程6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塑性成型69模具37焊接72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人:李明忠027-87651780文佐勤027-87651202郝桂艳(研究生)027-87652332张开(本科生)027-87652332联系地址: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邮政编码:430070:clxyjy@163.com4交通学院交通学院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149人,其中教授35人(特邀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2人,省部级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46人,高级实验师10人,有1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担任ITTC操纵性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担任国际结构大会ISSC委员会委员。交通学院所设专业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4个一级学科,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程结构分析以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5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流管理、智能交通工程等13个博士点和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和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构建了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造船工艺及设备研究所、结构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土木工程设计研究所、交通运输与物流规划研究所、造船史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服务于教学、科研及社会的实验中心、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交科交通工程咨询监理中心、桥梁与道路健康维护工程中心。形成了围绕交通领域的水陆并举、软硬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学科发展格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从事各类船舶设计,新船型开发及运输系统研究,高性能螺旋桨理论设计,船舶CAD及PDM系统研究开发,船舶水动力性能研究及CFD软件开发,各类船舶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与安全性研究,船舶CAM与造船自动化设备的研究,船舶质量检验与监理,各种近海结构物可行性论证与工程设计;工业环境力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以流体力学、结构力学为基本理论,学习船舶性能、强度、设计、建造工艺及船舶贸易等知识。本专业共分三个方向:船舶设计方向、造船技术与管理方向、船舶贸易方向。主要课程设置: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工程图学B,工程力学A,机械设计基础A,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英语,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静力学,船舶快速性,船舶运动学,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建造工艺,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器设备,船舶性能实验研究,结构实验技术,计算流体力学,船舶节能,船舶结构建模与实验,船舶振动学,高性能船舶性能与设计,造船材料与焊接,工程经济学,环境概论,科技文献检索。主干学科: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设计学、船体建造学。交通运输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国际运输(航运与港口)系统理论与实5务及交通运输工具技术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现代港口、国际航运企业、外轮代理公司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生产与经营管理及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置:管理学、运筹学、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经济学、水运商务管理、航运管理、运输经济地理、港口装卸工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班轮与租船运输实务、外贸口岸管理、交通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财务管理、国际航运经济与政策、国际运输中介服务、运输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学、物理规划与设计、科技文献检索、智能运输系统、公路运输组织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设计、交通运输港站与枢纽等。主干学科: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控制方面知识,能适应公路桥梁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需要,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政策研究、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置: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交通规划原理、交通安全工程、道路与桥梁勘探设计、交通港站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概预算、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离散仿真系统、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公路运输导论、结构设计原理、交通行政管理、桥梁工程、城市客运交通、区域交通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工程监理、路基路面工程、土力学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工作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建筑材料、测量学、结构设计原理、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分析及工程地质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