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说明1.本表所填数据截至时间为2009年9月底。2.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3.表内所填数据请学校认真核实,确保准确无误。4.“建设完成情况对照表”等相关表格栏高不够请自行增加。5.表格中填写的相关量化数据与建设成果,请在网站上作出详细展示,以便于互评专家审核。一、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的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实训课程门数实验/实训项目个数面向专业个数年实验/实训人时数立项前381367109680教学简况验收时432577152890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备台件数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立项前3100360890验收时5100530128010万元以上设备(实验教学中心填写)800元至5万元(不含5万元)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填写)5万元及以上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填写)台套数总值(万元)台套数总值(万元)台套数总值(万元)环境条件27749.5姓名出生年月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联系电话陈光47研究生博士教授、博导办公室:02584315797移动电话:13951001802电子信箱:gchen@mail.njust.edu.cn实验教学中心(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情况教学科研工作经历1982年3月大学本科毕业以后,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先后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作为VisitingScientist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1年半。主要教学科研成果作为第一主研人主持完成的成果中,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奖1项、省一类精品课程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1个、国家发明专利23项(含受理)、国家级新产品1项、高新技术产品2项、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非平衡凝固新型金属材料》、《新材料概论》等。指导博士后出站3名、博士生毕业14名。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其中兼职教师人数总人数小计正高副高中级其他立项前4115672026实验教师验收时4010730030总人数其中高级工程师/实验师人数其中工程师/实验师人数其他技术人员人数立项前7223实验技术人员验收时7322实验教学中心人员情况其他人数立项前0验收时0专任教师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数其中双师型教师数立项前实训基地专任教师情况验收时经立项建设期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小计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万元)0000省财政投入经费(万元)005050学校配套经费(万元)420(实验室环境改造300万元)120100640其他经费(包括行业、企业投入经费等)(万元)0000费投入情况总计420120150690立项建设期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小计服务校内学生人次2420234024507210服务其他高校学生人次85095810252833服务社会(包括技能鉴定、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人次505556161开放共享情况总计33203353353110204立项建设期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小计教学成果奖个数0000精品课程个数0000国家级教改课题个数0000教学成果奖个数0000精品课程个数1001精品教材个数0011品牌特色专业个数1102省级教改课题个数1012社会服务成果个数2305成果名称主持人姓名获奖时间发奖单位奖项级别材料科学基础吴锵2009江苏省教育厅精品教材立项宽中厚板卷生产关键技术陈光2008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弧焊机器人智能化系统开发王克鸿2008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效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池视觉传感与特征提取王克鸿2008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团队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混凝土用盘条开发研究陈光2007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成果情况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成果清单(本科院校列省级以上成果,高职高专院校列校级以上成果)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团队先进集体王克鸿2007国防科工委二、建设完成情况对照表(实验教学中心填写)栏目原定建设目标实际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体制与管理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树立“以人为本,重视双基,强调能力,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先进实验教学理念,面向材料四要素,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取得明显成效。遵循材料科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双基,强调能力,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材料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材料制备工艺与工程实验教学平台,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实验教学平台,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系统五大平台与系统;完善并更新了实验内容;加强了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等。在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认知材料、创造材料、用材料创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材料加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和校级教改项目:1、材料科学与工程品牌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案例教学研究3、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材料专业基础课“概念-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4、本科生自主研发试验仪器-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5、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6、以本科生需求为导向,构建服务式管理新模式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材料加工方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0、化工类专业创新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1、探索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2、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多层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3、实验教学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等项目研究基础上,对实验教学理念、内容、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如2008年结题的《认知材料、创造材料、用材料创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中探讨了学生从大三开始进入实验室,结合课程学习接受科学研究训练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的安排;提出实验动手能力与实验设计思想的培养相结合,成功开设了《实验设计》课程及其实验课程;提出并实施了科研实践(大三上)、科研训练(大三下)、工程训练(大四上)、毕业设计(大四下)一条龙构思,也即科研实践、科研训练、工程训练、毕业设计集中实践环节中导师固定制,研究方向也一脉相承,非常有利于学生科研的深入。据统计2008年、2009年材料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排名前十的80%都是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如:2008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杨婷慧、罗秀芳同学从科研训练到工程训练到毕业设计均是同一青年教师指导,科研训练题目是《AZ31B镁合金热变形试验研究》,大致了解该合金的基本性能,掌握热变形的测试方法,起到认知材料的作用,工程训练时题目是《Mg-Gd-Y镁合金高温压缩性能试验研究》,这时接触的则是国家军工973正在研究的镁合金体系,毕业设计时题目分别为《轧制制备Al/Mg/Al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研究》和《镁合金挤压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科研训练和工程训练掌握的材料性能来创造新的材料:Al/Mg/Al合金层状复合材料和镁合金型材,而这些材料具有非常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实现了用材料来创造的目标。最终这两位学生被保送本校研究生,并协助导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进入研究生后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两位同学结合科研工作已投稿学术论文4篇,现已录用1篇。又如,2008届材料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排名前十的马璇同学科研训练、工程训练均为《块体/非晶体纳米晶材料摩擦磨损研究》、毕业设计题目《块体非晶合金的热处理与摩擦磨损性能研究》,本科毕业后保送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管理体制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分工负责,明确职责,成为校级实验中心。中心主要管理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由中心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管理、研究型实验室由课题组或研究室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实验室建设、维修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与管理实验室开放制定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开放,科学管理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少于计划学时的50%。由指导教师与实验教学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制定了完整的校内外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对全校学生全面开放,本科生开放学时达到14000人时。为兄弟院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及企业技术服务约4700人时,总开放近18700人时。其中:1、每年承担着面向机械等非材料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工程材料及热成型》课程实验的任务,每年1000多人,每人4个学时。2、每年支撑着40余项的为期一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每科研训练小组2-3名学生。3、每年承担为期一个月的工程训练任务,学生达到240人。4、承担对社会开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训练》教学与实践任务,年培训人数大约50人。5、以设备有偿使用等方法提供社会开放年2000人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扩大开放范围,提高开放内容。管理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强化资源优化整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开放运行、科学管理。加强了中心组织机构的建设。继续实施校、系两级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教育资源统筹调配,不断优化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结构,完善管理模式,发挥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本科实验教学安排规范》、《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实验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以提高实验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和本科学生的动手使用率。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及时维护故障设备,保证实验设备完好率保持90%以上。利用2007年、2009年两次实验楼整体改造之机,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室设备布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实验环境的安全、环保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措施,定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完好。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实验室服务能力。实验教材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写出版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自编校内实验教材八部,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实验、专业选修课,完成43门课程共144个实验指导书,制作96个实验的多媒体课件。缺乏高水平的精品实验教材。组织课程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提高教材的质量。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新增提高型实验5项、研究创新型实验15项,使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者比例分别占50%、35%、15%。根据教学体系和知识内涵的相关性,调整设立材料成分分中心注重科研成果向实验内容的转化和固化,丰富了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和档次,具体体现在:1、中心成员将承担的科研项目细化分解成小的研究内容,作为科研训练、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供学生参与研究。据统计科研训练、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比例分别达到了90%、85%、65%。2、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固化为课程实验内容,如,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洁净化工生产技术-化工白泥渣资源化研究”项目成果转化为《无机生态材料》中“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展车辆用超大型镁合金管材挤压成形模拟仿真、模具”项目成果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