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梦小组专用1高二上期复习资料心梦援助A计划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心梦小组专用2跨足昨天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心梦小组永不言败心梦小组制心梦小组专用3历史一专题百家争鸣含义: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人才,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时代巨变---阶级利益冲突---不同阶级的代表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孔子——创始人⑴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⑵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⑶主张与成就重点:A、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含义;a,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协调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其目的是调节人际关系,以稳定社会秩序)(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____方法:遵守社会规范•〔克己复礼”—克服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不过孔子强调的礼是建立封建等级秩序实现礼治的方法是正名,只有名才能贵贱有别B、教育方面: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C、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重点: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评价)(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5)、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未被各诸侯国认可,但在汉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所以孔子地位也随之提高D、地位: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其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其本人的历史价值:被推崇为圣人,受后人景仰。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C`政治主张;主张德治。德治:统治阶级用道德去感化人孟子:从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升为阶级关系的和谐方法:重视和善待老百姓(民本思想)重点:(1)思想主张A、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心梦小组专用4B、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重点(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荀子:重点:(1)①礼法并举,加强对人的约束。②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重点:(2)主张:A、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B、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C、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⑶评价: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B、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2)道家学派及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道学的奠基:——老子(1)生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重点:(2)基本思想主张:A,道是永恒的,是万物的起源B,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C,政治观:无为而治D,处世态度;对社会消极悲观(小国寡民)庄子的思想: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齐物论),认为努力无用,主张无为(3)对道家思想的评价:他们探讨宇宙本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但他们思想消极,反对社会进步,反对一切文明,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法家学派:1.法家的出现及其在各国推行的变法(自主阅读)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⑵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主要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有名A、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1)奖励耕战;(2)实施严刑峻法;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重点:B、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主要内容是:(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2)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3)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5)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2、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⑴战国时期法家的不同流派: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重点:法家的“法“术”“势”的理解:(1)“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2)“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3)“势”主要是指“权重住尊”的权势、威势重点:⑵韩非的思想主张: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②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③哲学方面重点:(3)影响:①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②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③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心梦小组专用5墨家学派:墨家的风气:①组织纪律严密;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③讲求实际功利四、墨家的主张(1)社会根源: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2)意义: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图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重点:(3)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葬追求功利(4)墨家思想的评价: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但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一度成为显学,由于不被统治阶级重用,后来衰落下去(5)贡献:(1)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他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2)墨子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重点:“百家争鸣”的意义:1*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课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与“黄老之学1、焚书坑儒(1)原因:a.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b.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c.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中,李斯建议焚书。(2)目的: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3)焚书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禁书(4)可以保留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书、农书、卜筮等)重点:2、评价:(1)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2)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3)消极影响: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文化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成为两千年文化专制的开端,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2、黄老之学(1)时间:汉朝初年(2)背景:秦朝末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来重建家园(3)目的:统治者为恢复生产,安定人心(4)政策: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a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渐强;b国内矛盾增多,诸侯势力坐大,在外匈奴虎视眈眈,战乱将起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成就:心梦小组专用6a政治上,实行推恩令、附益法和设立中朝,解决王国问题和相权过重问题;b民族关系上,抗击匈奴和设立三郡,解决匈奴问题和百越问题;c经济方面,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解决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的问题;d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重点:董仲舒:(1)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重点:(2)董仲舒观点:提出“天人感应”的观点,适应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观点,适应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重点:(3)董仲舒的其他观点:三纲五常文化与政治的关系重点:(4)结果: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重点:(5)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重点:(6)实质(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罢黜百家过程(儒学的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成就:(1)政治方面:起用儒士,重用儒生(2)思想方面:罢黜百家(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学术皆罢黜),表彰六经,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重点:评价:(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重视思想文化及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3)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4)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太学的出现1、汉代教育体制:(1)在中央,创办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在地方,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太学建立的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使天下文人都学习儒家经典,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